最近,关于小鹏 G9 的各种曝光一下子又多了出来,蔚小理今年的新款之战中的最后一款产品小鹏 G9 即将压轴登场。
作为小鹏剑指高端的首款中大型 SUV,G9 是否能承担起小鹏品牌向上的使命?
让我们一起聊聊。
01
智能旗舰,打破智能天花板?
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中,何小鹏对 G9 的评价落地有声:
我认为 G9 会比 ES7、L9 会更有优势 ……
看了他们的产品,实际上我们更有信心了
何小鹏缘何有如此信心打出 G9 的优势牌?
在一段时间前,小鹏官方放出的 G9 宣传片,基本将新车的亮点一网打尽。
短片三分钟左右,用一个雨夜咖啡馆的两人对话,用略带「内涵」的风格暗示了小鹏 G9 的整个亮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暗示:
5D 智能座舱
在视频中,开头直接提到「气味、温度、震动、甚至是一阵风」,在这里其实可以理解成 G9 可能具备「温度智能控制」,对应宣传片中所说的温度,不同于自动空调,而是根据场景会自动调整的温度,比如感知到睡眠场景就控制温度,感知到驾驶员很热就降低温度)。
「香氛系统」对于宣传片中所说的气味,也可实现智能控制和「智能座椅按摩等」比如在看电影的时候,提供那种打击的效果和震动感,类似于那种 4D 影院。
通过上面这些功能可以猜测,G9 应该会带有「影音娱乐座舱」以及「生活睡眠座舱」的「第三空间」等选装功能拓展。
另外,有部分消息指出 G9 提供了超强的音乐座舱模式,据说这种音乐座舱模式或将是具有相当创新性的。
智能双腔空气悬挂
在影片中,说到空气悬挂部分,主要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说硬件,具体的词汇是「软硬合适」,这个词也是说明了小鹏 G9 的空气悬挂的调教,将更多采用更多兼容的方式,让我第一感觉是将会更加偏向于舒适,然后融合一部分运动的特性,因为视频后面有句话说到了「来点刺激也不成问题」并外加明显的悬架调整和电机加速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对运动型的标注。
另外,何小鹏本人对此曾经表示,G9 的空气悬挂搭载了不同于以往的双腔空气悬挂。
第二部分就是对智能化的内容,视频中多次强调「最聪明的面包圈」,「记住这些小坎坷」并且在画面中配合了电子扫描图像。
因该是 G9 的空气悬架将可以记忆部分经常会遇到的路况下的诸如减速带这样的路况,空气悬架可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让乘坐更为舒适。
这点实际上在 P5 和 P7 的记忆泊车上已经有设计,比如在你学习记忆泊车的时候,当路过减速带,车辆就会提示「道路有点颠簸,小 P 帮你记住了」,并且在车载 SR 里记录下这个减速带的信息和标志。
只是不知道这是通过视觉实现还是激光雷达扫描。
3D UI 和 SR 模拟系统
在这段视频中:
-
通过直接的 3D UI 画面配合文字解说「虚拟的效果都是有后台的」,也就是说虚拟的背后是基于现实场景。
-
「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这个则是你看到的图标就是你在现实中看到的场景。
在导航和辅助驾驶过程中,通过全程实时的 SR 渲染,让整个界面看起来非常的真实,这将非常有助于增加驾驶员使用辅助驾驶的信心,所以在视频的最后也标注了一句「是不是把握十足」。
这一方面暗示了辅助驾驶能力的强大,另一方面表现了 SR 渲染技术的到位,尤其 3D 技术的融入,让显示更加的真实化。
在上面的这个截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整个场地的情况被完整的扫描记录上,相比较传统的自动泊车显示的范围更加完整和详细,并且立体化的 3D 布局,让使用者更加明显的了解自己的位置和车辆下一步的动态,在增强信心的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高级感和科技感。
这一点和集度汽车做的自动驾驶 3D 全景地图的概念很像,如果是一样的功能那小鹏算是抢在集度之前发布了。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G9 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宣传可以完成点到点的辅助驾驶,简单讲就是,从家里的车库到单位的车库,可以实现全程由辅助驾驶覆盖并在中间自动衔接。
比如:「停车场自动泊出」—「城市 NGP」—「高速 NGP」—「城市 NGP」—「停车场自动泊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驾驶工作更多情况下转换到了系统来驾驶,而驾驶员更多的是要承担一个监控和底线保护的工作,在此时,驾驶员更多的转变为安全员的角色。
视频中也再次强调了 G9 的辅助驾驶的核心优势「融合」,就是在激光雷达和视觉路线上,小鹏实际上还是采用了融合的道路,就是以视觉为主的情况下,用激光雷达进行兜底。
从上面这些信息来看,G9 几乎可以说在五座中大型 SUV 的基础上,将各种体验拉满,尤其是在智能化上面,基于小鹏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CNGP 实际上已经蓄势待发,会非常快在某超一线城市首发,届时 G9 将有能力实现国内第一个点到点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小鹏方面预计技术在 2023 年释放该技术。
该能力的上线,将标志着小鹏几乎把辅助驾驶的体验成功闭环,高阶辅助驾驶已经完全做到全场景覆盖了用户的真实日常生活,此等能力,毫无疑问的处于产品力的巅峰,所以,从产品力来看,G9 几乎战力满满,不逊色与同期任何一部中大型 SUV。
02
理解小鹏,应该从科技入手
「小鹏是一家被自动驾驶技术驱赶着制造产品的科技公司」
如果能理解这句话,你会更理解小鹏的产品、路线和各种决策。
所谓的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的最大不同在于,科技公司最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而汽车公司最在意的是「产品的进步」。
不是很好理解,举个例子:
比如城市 NGP 这样的领先性技术,一家汽车公司一定会首发在自己最贵的旗舰型产品上,因为汽车公司在乎我的旗舰级产品一定是要有进步的,那这样该产品的定价基础就更有底气了。
但是小鹏却把城市 NGP 发在了 20W 左右的 P5 上,这就是因为小鹏这样的科技公司在乎的是技术要不断的进步,在乎的是这个时间节点,而并非是不是卖的最贵。
其实在最初的 2018 年的时候,小鹏在发布会上就曾很明确的聊到过产品体系的迭代,和其他公司的不同的是,小鹏的产品体系的迭代标志并非车型,而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从 XPILOT 2.5 起步,XP 3.0、XP 3.5、XP 4.0,XP next …… 都有明确的规划。
而作为技术的载体,每个技术下都有承载该技术的车型,由此可见技术是第一位的,而产品是第二位的。
所以,理解小鹏就要从这个思路出发,小鹏从自动泊车开始,进入高速 NGP,再到城市 NGP,再到全场景辅助驾驶,再到自动驾驶,甚至是后续的飞行汽车。
这些都是技术的进步,而承载这些技术的恰好是 G3,P7,P5 和 G9。可以说,只要技术能实现,产品端可以为了实现技术做出更大的协作。
从这就能理解出诸如:
-
P7 卖的比 P5 贵,竟然不能用城市 NGP? -
为什么小鹏的车更好的都是在下一辆?
这样的问题了,对于小鹏来说,更重要的是抢在智能汽车黎明爆发前做好准备,所以在黎明之前,他们要全力前行,跑出加速度,才能向未来。
所以,理解小鹏,应该从一个科技公司的角度,会更容易读懂小鹏。
但同时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小鹏的每一款产品在智能化上的能力都非常割裂,而且这些割裂感还不是用一句「新老平台切换」就能解释的。
恰恰是因为小鹏是新造车品牌中,新老平台切换最不清晰的企业,不管是蔚来 866,还是理想 ONE,用户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老平台产品,但小鹏用 P7 的架构压榨出 P5,但 P5 的架构对于城市 NGP 又没发实现要求。
结果则是,用户会觉得小鹏的辅助驾驶很好用,但小鹏每一款产品都在各自独立。
03
品牌向上,狂奔中的平衡挑战
在技术的一路狂奔中,小鹏如何在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上获得平衡,是目前品牌向上的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的是,G9 本身的产品力对于小鹏品牌升级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可能会来自于除去产品力之外的其他方面。
技术不可复用下的体验挑战
截止今天,小鹏的每一次技术迭代,暂时还是无法下放的,比如 P7 的 NGP 无法向更早的 G3 释放,P5 的 CNGP 无法向 P7 释放,G9 的全场景辅助驾驶也无法向 P5 释放 ……
从用户体验来说,你的小鹏的软件更新寿命大概在两年左右,当小鹏的下一代产品交付之后,你的软件更新就会越来越慢,直至停滞状态。
想要体验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那么大概率只有「换车」。
实际上在目前看来,小鹏同时采用了四种辅助驾驶结构,分别是半自研的 G3,自研和供应商结合的 P7,以及自研为主的 P5,还有进入全新电子电器架构的 G9,在这样的情况下,四种辅助驾驶硬件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复用成为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高阶技术的向下兼容成为很大的困难。
小鹏的每一款车的辅助驾驶都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可以复用的东西几乎很少,那么要同时维持 XP 2.5、XP 3.0、XP 3.5 这几套系统的维护和开发,小鹏的自动辅助驾驶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小鹏很难做到的是,老版本系统的优先级判断,从用户数量来讲 P7 最多,那 P7 和 P5 的系统又不统一,在每个时间段都要把最多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技术上。
比如 2019 年,G3 是重中之重,2020 年 P7 是当务之急,那么 2021 年,让城市 NGP 落地无疑成为焦点,但是在这些时间里,那些非焦点的车型的升级就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最早一批的 G3,从 2019 年的每月 OTA 到现在连续半年也没有什么更新,难得更新一次还都是一些合规类内容不谈新增,连持续的优化都很少看到了。
P7 也开始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尽管去年的 1024 吴新宙在台上表示:「好戏才刚刚开始」。
但是在大规模更新了记忆泊车之后,P7 的辅助驾驶也似乎陷入了停顿,一度规划过的下放 NGP 的能力到 XP 2.5 也似乎没有了声音,曾经演示过的红绿灯提醒功能至今依然悄然无声。
由此可见,小鹏现在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当前的城市 NGP 上了,其他车型和产品可投入的资源则大多是「表示存在」。
品牌向上带来需求升级
这些问题,放在 G9 上市以前,问题也许还不算太大,因为毕竟小鹏的平均售价还是在 30W 之下,在我国 30W 是区分豪华/非豪华用户的分水岭,作为普通用户来说,买车可能更多的是买性价比。
比如说就像小鹏过去的竞争力表现一样:
-
15W 的 G3 提供了最好用的自动泊车甚至是打灯变道功能; -
27W 的 P7 提供了超长续航 + 至今为止处于头部水平的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 最好用的智能座舱; -
20W 左右的 P5 成为了全球最先用上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唯一低门槛车型。
虽然还没有官宣价位,但是很明显 G9 的定价应当在 30 - 40W 这个大区间内,面对豪华车的消费者,用户的体验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在以前用户可能更多的把产品作为一个「工具」属性来使用,关注的核心是把用户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任务是否完成。
而现在升级的后的用户则更多的把产品作为一个「体验」属性来使用,追求的是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各种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除了产品力之外,还有服务和体系能力等诸多方面。
所以问题来了,当这些用户发现自己买的车在更新了两年之后无法再有更多实质性更新之后,他们会和周边的其他产品进行对比,比如销售时候做对比的蔚来 ES7,蔚来承诺过对车辆系统提供 15 年的软件更新周期,在实践中,比小鹏初代产品 G3 上市更早的 886 车型至今还在更新系统,甚至推出了智能座舱的硬件升级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对于强调体验的用户来说,这种产品的停滞将会带来严重的体验下滑,甚至牵扯上是否有承诺无法兑现的争执中。
而这种能力升级还不仅仅局限于软件中,整个品牌的服务能力也是重要的核心环节,小鹏目前的服务体系承载着从 15 — 40W 的多维度的服务需求,这就决定了无法对客群进行区分,只能提供大一统的售后服务能力,然而 15W 和 40W 的用户在需求上可能有较大的不同,在这个方面如果做出明显区分,必然引发存量用户的体验反噬,但如果不做出区分,如何去满足增量用户的需求,实现品牌升级?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小鹏社区的运营三四年来大概换了五六个模式,从啥也没有到红 V 车主积分到鹏友值到名人堂又返回积分又开始勋章体系。
迭代如此迅速的用户运营就是让社区几乎更多成为一个打卡拿分薅羊毛的彩虹屁阵地,这种低质量社区势必很难吸引真正内容的驻留,比如上面图中的关于 OTA 升级的内容沟通,呼吁了两三年,终于开始出来做内容了。
结果做了十期内容,就永远的停留在 7 月 9 号了,哪怕你决定中断了,出来做个说明呗,但是没有的,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没有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技术≠体验
也许还是有不少小伙伴不能接受这个观点,他们会觉得汽车么,只要产品力够强,服务我无所谓。
实际上,在现在场景下,尤其是在品牌向上的背景下,体系服务能力的升级已经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体验才是用户所能接触到的,技术应该是支持体验的手段。
举个例子,即便是在 480 KW 超级充电的技术加持,但是你来到充电站以后发现管理混乱要不然是油车占位充不了,好不容易油车走了以后,其他的 400V 低功率车主占着这个 800V 的充点桩充电,到时候你的体验可想而知。
相反的是,即便是超充功率只有 110 KW,但是充电桩管理规范,来了就能充上,环境整洁大方,甚至还可以呼叫一键加电的无感补能,我想大多数人更多的都会选择第二种的服务体验,因为那是我真真实实所能得到的体验。
站在绝大多数的用户视角,消费的目的是更好的体验,而不是技术的验证。
G9,作为小鹏的高端首战,是否能肩负起品牌、销量和利润率三大上行任务?
也许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添加微信,找到我们
更多阅读
特斯拉连续 7 季度盈利:自动驾驶加快雷达退出向纯视觉切换
特斯拉 Model S Plaid:迄今为止的最快量产车型?
小鹏 P5 发布,有城市 NGP、配激光雷达,18 万会卖爆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焉知新能源汽车):小鹏品牌向上,G9 在狂奔中的平衡挑战
欢迎加入艾邦激光雷达产业通讯,目前有2700人,涵盖各大激光雷达厂商以及主机厂相关负责人,点击下方标签可以筛选
激光雷达 主机厂 自动驾驶 应用终端 激光器 VCSEL 光探测器 传感器 光学元件 光学模组 滤光片 振镜 光学部件 雷达罩盖 胶粘剂 电子元件 半导体 芯片 tier1 零部件 非标自动化 五金 线路板 电机 镀膜 镀膜设备 塑胶制品 汽车电子 表面处理 汽车配件 设备 检测设备 连接器 塑料 材料 软件 贸易 代理 高校 研究所 其他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