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莎
来源:爱集微
https://www.laoyaoba.com/n/828840
集微网报道,在自动驾驶感知领域做"减法"的特斯拉,据称今年年初正在向FCC申请为Autopilot和FSD套件增加毫米波雷达配置。
对于智能汽车,可以说,毫米波雷达将永远有一席之地,它是ADAS乃至于高阶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感知"传感器。
现阶段,纵使处于L3级别以下,一辆追求安全、高级别的智能汽车也至少要搭载5颗毫米波雷达,如阿维塔11、智己L7、蔚来ET7、小鹏P5、奔驰S级等车型。
而车载毫米波雷达,尤其是主流的77GHz产品市场,因其频率段相对较高,对技术能力和工艺要求也比较高,国内在这一领域缺乏积累,其核心技术主要由维宁尔Veoneer、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安波福Aptiv四家海外巨头所垄断。
近几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实现"弯道超车",为国内产业链、供应商提供了绝佳机会,他们不断向上发展、突围。业内有专家指出,当下中国自动驾驶感知行业正进入"四超多强"的格局,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已形成以德赛西威、楚航科技、森思泰克、华域汽车"四小龙"为主的第一梯队,而且中国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技术已经与国际接轨,开始引领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国产毫米波雷达四小龙"之一,楚航科技由德国海归团队于2018年组建而成,已完成B轮融资,估值超10亿,已在中国市场推出77GHz角雷达、商用车盲区检测系统、77GHz前向雷达、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以及4D点云成像雷达等多款车规级产品。过去一年,楚航科技致力于毫米波雷达感知元器件在ADAS上的商业化落地,获得了零跑汽车、东风乘用车、长城汽车、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车、上汽红岩、宇通客车等近20家主机厂,30多个主力车型前装定点项目,实现了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上的双量产,同时,今年4月楚航科技还成为海拉集团在中国合作的首家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
从时间线来看,在国产毫米波雷达这一赛道,楚航科技入局相对较晚,又为何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以上成就?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里?与国际大厂相比,国产车载毫米波雷达目前处于何种水平?随着中国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发展,预计未来3-5年这一赛道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带着以上疑问,在895创业营十一季开营活动上,集微网采访到楚航科技创始人兼CEO楚詠焱,深度了解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战略重心等,以此管中窥豹,洞悉国产毫米波雷达的产业化进程。
楚航科技创始人兼CEO楚詠焱
对系统集成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毫米波雷达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最早应用在军工领域,1997年,德国博世开始将这一技术"量产上车",并在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里历经五次迭代。
楚詠焱与毫米波雷达结缘,踏足自动驾驶领域的种子萌发于博世。他是亚琛工大电子信息硕士,是德国南德认证的为数不多的拥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功能安全专家,在博世拥有13年研发管理经验。2015年,他作为系统架构及功能安全工程师开始带领团队,研发博世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直到产品量产,他完整参与了毫米波雷达从研发到落地的全过程。
正是多年的耳濡目染与躬亲践行,2018年初,在德国18年的楚詠焱选择回国创办楚航科技,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基于77GHz-79GHz的高频率段毫米波雷达,并提供其应用在ADAS和自动驾驶系统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对于从德国回来创业的时机,楚詠焱直言,稍微晚了一点点。"受德国人'严谨'做事风格的影响,在决定回国创业前,我们在德国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做了一些市场调研,依据调研的check list,全部达标后,才最终回到了祖国。如果再早一年有可能在市场的切入上会更快一些,但还好时机也没有太晚,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国产替代'机遇。这也给我们国产供应商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2017年开始,国内涌现了近百家毫米波雷达供应商,那么国产毫米波雷达的产业化进程现阶段究竟如何?
楚詠焱表示,其实,要做出一款毫米波雷达并不难,就技术而言,中国的创新能力绝对不输国外大厂。但毫米波雷达的门槛并不在技术,而在于企业的know-how与体系,以及对产品的认知,例如要做到车载的话,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成本控制,这些因素都要综合考量,这才是这个行业比较大的门槛。因此,国内现阶段能将毫米波雷达产品做到量产落地的企业屈指可数。
楚詠焱解释道,毫米波雷达作为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在进入主机厂的供应商体系时,通常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包括产品性能、功能安全、质量体系、供应链体系、持续供货能力,以及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等等都要通过主机厂的严格审核。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真正成为车载毫米波雷达的供应商,不然的话,在这之前都只是一个样品。
而楚航科技的核心优势正好是,具备充分的行业经验,切实了解产品know-how。
楚航科技的团队是国内为数不多真正做过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团队。除了CEO,公司另一位创始人兼CTO张我弓当时也在博世做车载毫米波雷达,完整经历过雷达的开发周期。
楚詠焱表示,"我们都知道做一颗雷达,要经过什么样的步骤,哪些缺一不可。作为系统供应商,有车载的经验,包括从前端到后端,从样品到产品,然后打通整个的产业链,从供销层、生产质量一致性、可靠性,还有算法鲁棒性,这些都得有才能真正做一个产品。"
加速规模化量产,保质保量完成多个定点项目的交付
从2018年到2021年,楚航科技从创新研发到规模化量产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并成功获得近20家主机厂超30款车型前装定点项目。楚詠焱表示,楚航科技花了3年半时间真正把产品打磨到能够去匹配国际水准,开启了从0到1的第一步,公司未来的任务将立足于多个定点项目的交付上。
"去年,我们很明确地感受到进入了一个创造期,获得了很多订单。当然,像芯片断供、产品本身功能升级,以及软硬解耦驱使下主机厂对供应商的配合度要求更高等,这些都再次加速了国产化替代窗口期的到来。作为供应商,我们也必须为订单做好预埋,不能等接到订单再去建产线,这样就会白白错过机遇"。
小批量的雷达产品样件是容易的,但是实现量产是件门槛很高的事,不仅需要严格把控品质,将产线调试跑通,还要做到快速标定,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楚航科技目前在安庆自建了年产能180万只的雷达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现已具备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及ISO45001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拥有国内首家自主开发的自动化测试暗室和可以自主完成雷达各项检测的多功能实验室,正朝着国产毫米波雷达领域内的首家"世界级工厂"大步前进。另外,楚航科技位于上海安亭的智慧工厂也于2022年6月动土开工,该工厂将新建8-12条雷达产线,年产能高达500万只,预计将在2023年底落成。
面对行业及公司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的国产供应链是否可以很好地支撑其发展?
楚詠焱表示,"供应链缺的主要是核心芯片,核心芯片还是被国外垄断,虽然国内的企业有一些尝试,但是芯片的积累时间比模组还要更长。我们创始团队也有半导体的开发经验,明白芯片行业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也是会给予下游供应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希望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先帮着大家把产业链下游做起来"。
毫米波雷达将在ADAS领域铺开,国产供应商有望突围
伴随软硬件解耦趋势出现,传统自上而下、由一个大的Tier 1整装的交钥匙方案不利于整车厂打造核心优势及技术的演进,车厂会积极构建培育自身的生态供应体系,那么技术领先、商业模式灵活的国产供应商将十分有竞争力。
楚詠焱也认为,在此趋势下,多数外资品牌的传感器厂商根本没办法满足白盒交付、系统开源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就会涌现出一批对毫米波雷达认识比较透彻,又愿意配合整车厂创新、迭代技术的企业,大家共同合作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发展。
软硬解耦和数据迭代,正是推动ADAS向前迈进的风火轮。作为ADAS甚至自动驾驶的"刚需",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与ADAS渗透率已成正比。楚詠焱表示,毫米波雷达首先肯定会在ADAS领域铺开,就像之前的超声波倒车雷达,会成为一种标配。对于将要开始尝试L3以上功能的高端品牌,4D毫米波雷达的应用也将是一大重点的技术创新方向。
相对于传统毫米波雷达二维水平坐标信息(距离、方位角)及相对速度,4D毫米波雷达增加了纵向天线及处理器,可实现对物体高度的探测,提供更高密度、高分辨率的点云信息。因此,其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兼顾探测距离和视场角、高度信息感知等优势。
但目前,4D毫米波雷达仍处在发展初期。业内有观点认为,4D成像毫米波雷达具备甚至超越低线束激光雷达的潜力,自动驾驶不再需要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完全可交由4D成像毫米波雷达来实现。
对此,楚詠焱认为,4D毫米波雷达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它解决的问题正是目前毫米波雷达面临的难点,需要行业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投入。汽车行业本身对成本的敏感度很高,多一个4D雷达,就需要想清楚,究竟要做到怎么样的分辨率,什么样的精度才算是够。楚詠焱透露,目前楚航科技也在该领域积极部署,正在探讨如何走出一条合理化的量产之路。
对于楚航科技接下来的突破,楚詠焱表示,产品方向上,往上是,增加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往下是,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因为降本是个永恒的主题。更远一点的远景,就是从智驾跟智舱这两个方向的传感器入手,把这两块的传感器能够融合在一起,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感知世界,楚航也期望能与业内合作伙伴共建国产化汽车零部件的生态圈,以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自主产业链。
写在最后
回首回国创业四年多的时间,楚詠焱感悟到,中国拥有十分好的创业氛围,支持创新和冒险,同时具备包容性和容错率,还能得到产业、资本,以及政府的支持。
他也坦言,创业是辛苦的,但也十分有成就感。这几年比在德国工作的十多年,做的事情都多,确实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不同的人和事,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磨练。
"但我们对新赛道的看法一直都是,要抱有敬畏之心,一定要先将标准搭建好,基础的产品底子打磨好,之后才去做创新。所以,我们这几年也是历经多轮融资,努力打磨产品,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再逐步做1到100的差异化定义。"
谈到参加895创业营的感受,楚詠焱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借着张江这片热土,支持中国的创业者,以及国产的供应链不断成长到壮大。我在这里集中接触到很多来自汽车产业链上的创业同行,大家一起交流创业中的困惑,甚至有些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样的平台与交流模式十分利于产业的协同发展。"(校对/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