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后视镜,也算是汽车上存在时间最久的零部件之一。近期即将开始实施的的一条关于后视镜的新国标,在各大平台引起了车友们的广泛讨论。
电子后视镜是真香还是鸡肋?能让汽车上的传统镜片式外后视镜成为历史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CMS在中国可合法上路
今年7月1日,国家标准号为GB 15084-2022的《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将正式实施。
新国标最大的亮点便是,规定了汽车不仅可以安装电子后视镜,还可以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这无疑意味着往后电子外后视镜将会广泛应用于汽车市场,而传统后视镜或许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注:左图:普通后视镜,中图: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右图:内置屏幕。
其实电子外后视镜,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自2016年全球第一个CMS法规欧洲ECE R46法规落地,电子后视镜就已经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的量产车上得以应用。
如雷克萨斯ES300h、奥迪e-tron、本田 Honda e和和现代loniq系列车型,均搭载了电子后视镜。
国内的话,比亚迪也曾经出过增加了电子后视镜的车型,但也受制于国内的规定而没有大范围落地,更多的是一些概念性的车型。
随着电子后视镜开始逐步合法化,北汽最先宣布量产电子后视镜车型,去年7月,搭载电子后视镜的首款车型——北汽魔方上市。
吉利也宣布将推出带电子后视镜车型,1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发布宣传海报表示,路特斯Eletre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车型。
据悉,从2023 年 7 月 1 日起,小鹏G7、智己LS7、东风风神M57、S73、M18(猛士,纯电越野)都将陆续搭载CMS。
电子后视镜,又称CMS(Camera Monitor System)是指通过摄像机和监视器组成的系统,在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方、侧方或前方视野的间接视野装置。
通俗来讲,就是将装置在车外的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实时传输给装置在车内的显示屏,从而辅助驾驶。那么,相比传统后视镜而言,CMS究竟“香”在哪里?
电子外后视镜改变了以往传统光学后视镜的镜面曲率、大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增强实时观察效果,可以将视野宽度扩大50%,减少了视野盲区,提升了行驶安全指数。
和传统玻璃后视镜不同,外置镜头是藏在防护罩内的,镜头表面积很小,CMS 摄像头还附着了自清洁及水性防护涂层,工作期间可以自发热去除雨雾雪包围的状态。所以外部天气干扰对 CMS 造成的影响要小很多。
到了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电子外后视镜还可以通过弱光补偿算法,来提高暗处的亮度,以及捕捉更多的光谱,从而来“弥补”人眼视觉存在的缺陷。
此外,电子后视镜还拥有强光抑制算法,能够削弱夜晚后方车辆发射的强烈远光。
CMS摄像头后视镜横截面积能缩小为传统玻璃外后视镜的二分之一乃至更低,从而降低了风阻系数,省油省电。
据工信部的数据,传统后视镜的风阻系数为0.28,CMS的风阻系数为0.27,风阻系数每减少0.01相当于车辆减重70kg,续航里程可增加5km。
而对于油车而言,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燃油经济性可提高2.136%~2.67%。
当然,电子外后视镜上车也不能说全都是优点,也会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
目前来看,电子外后视镜的选配费用还比较高昂,全球多个汽车品牌发布带有CMS的车型,选装价格一般在0.7~1.6万之间。
而国内首批装备电子外后视镜的汽车,北汽魔方和路特斯Eletre,价格分别为0.9万元、1.6万元。
并且,这种造价昂贵的电子产品,倘若停车时或者在行驶途中发生了意外,这修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虽然摄像头和显示屏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后视镜事关行车安全,任何一点的技术不稳定都可能影响驾驶人判断,比如电子的存在延迟、卡顿与死机的小概率事件;长时间的频繁切换视觉焦点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因此,有部分车主对电子后视镜的可靠性有所担忧。
写在最后:不管是传统外后视镜,还是电子外后视镜都有各自的优势,目前说取代为时过早,智能车机到现在都还没完全取代物理按键呢,车主们也不用过分的担心。
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电子后视镜的上市,不代表完全取代传统后视镜,短期内两者很可能会共存。
新国标的出现,更多的是以后又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大多数拥有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普遍都可以在传统外后视镜和电子外后视镜中做选择。那么,你看好电子后视镜吗?你会想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速停车):7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后视镜新国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