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辆真正买得到的 L3 级自动驾驶量产车,正式上市了。
2021 年 3 月 5 日,本田正式发售了搭载 5 个激光雷达、具备 L3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车型 Legend Hybrid EX,含税价格为 1100 万日元(约合 66.4 万人民币)。目前,该车型限量生产 100 台,以租赁形式在日本本土销售,租期为 3 年。
这使得 Legend Hybrid EX 成为全球第一辆通过当地法规认证、允许正式上市销售、具备 L3 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当前市面上汽车的自动驾驶水平,普遍为 L1 和 L2 级别。一些车厂比如特斯拉,能实现 L2.5 级。
从 L2 到 L3,是自动驾驶技术质的飞跃。两个级别最大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人类驾驶员时刻盯着路况。2017 年,奥迪曾宣布 A8 车型将配备激光雷达传感器和 L3 级自动驾驶,但由于没有通过各国法律法规的准许,至今消费者都体验不到该车型的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
Legend Hybrid EX 的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名为 HONDA Sensing Elite,是在 HONDA Sensing 基础上升级而来。新增加的功能包括 Traffic Jam Pilot(交通拥堵导航)、Hands off(从方向盘上移开双手,获得了日本的交通许可) 和 Emergency Stop Assist(紧急停车辅助)。
传感器配置方面,这款车型安装了 5 个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2 个前视摄像头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其中,激光雷达搭载在量产车型上,尤为引人关注。
事实上,不止本田,在 L3 级自动驾驶用不用激光雷达这个问题上,大部分车厂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自 2020 年中,陆续有车厂宣布配备激光雷达的高端车型或技术路线:传统车厂有奔驰(S 级)、宝马(iX)、沃尔沃(XC90)、雷克萨斯(LS 系列)和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战略)。新造车势力有小鹏汽车(代号 D55)、蔚来(ET7)、智己汽车和哪吒汽车。这些车厂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大部分都计划在 2021 至 2022 年间上市。
唯有特斯拉依然坚持纯视觉方案,不用激光雷达。其 CEO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激光雷达是个愚蠢的解决方案,谁依赖激光雷达谁就完蛋”(Lidar is a fool.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
▌ 激光雷达和纯视觉的分歧在哪?
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的分歧点,出现在车辆的“感知”环节。回想一下人类开车的过程,抽象出来共有三步:1. 感知车辆前进路线和周围环境;2.根据环境在大脑中做出决策;3.执行刚刚做出的决策。
在感知环节,自动驾驶系统通常会用到四种类型硬件: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自动驾驶方案中,适用于不同的任务。
毫米波雷达的原理是发射毫米波段的电磁波,利用障碍物反射波的时间差确定障碍物距离,利用反射波的频率偏移确定相对速度。毫米波雷达的优点是穿透雾、烟和灰尘的能力较强,除了大雨天都能稳定运行,缺点是分辨率偏低,无法分辨探测目标是什么。
和毫米波雷达原理类似,但超声波雷达发射的是超声波,通过计算反射回来的时间差,最后换算成距离。这种传感器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单个超声波雷达售价仅为数十元,一套自动泊车系统的硬件成本不到 200 元。相比之下,毫米波雷达售价要到千元级别。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发射距离不远,通常用于短距离测距。
激光雷达发射的是激光束,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到达时间、强弱程度等参数,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运动状态和表面光学特征。其优点是,探测精度更高,不受光照影响,可全天时工作,能快速复建出 3D 模型。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成本相对高昂,且对气象条件要求严格,极端天气下无法使用。
摄像头优点是分辨率高,且成本相对较低,但依赖于强大的深度学习算法来识别物体。在逆光、暗光或恶劣天气下,摄像头也会暴露出很大的短板,基本不可用。
依靠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三种类型传感器,很多车厂都做到了 L2 级自动驾驶,比如特斯拉、凯迪拉克、宝马、奔驰、沃尔沃、日产。
自动驾驶分级最权威的是 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版本。按照 SAE 的分级,L2 称之为“部分自动驾驶”(Partial Automation),要求同时实现 ACC(自适应巡航)和 LKA(车道保持辅助),但依然需要人类驾驶员时刻盯着驾驶环境,以备在出现紧急状况时随时接管。
L3 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Conditional Automation),人类驾驶员已经不需要时刻盯着驾驶环境,汽车可以自动超车、自动变道。但在发生紧急状况时,汽车依然会通知人类驾驶员接管。
可见,从 L2 跨越到 L3,最大区别在于,人类驾驶员是否需要时刻盯着路况。要实现 L3 级,要求汽车拥有更加出色的感知能力,可以替代人类实时监测驾驶环境。
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已经表明,光靠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不足以让汽车拥有 L3 所需的感知能力。如上所述,4 种传感器硬件各有所长,摄像头分辨率高,能通过算法来实现物体识别,但测距精度弱,而且在弱光和黑暗环境下适应性差。而激光雷达测距精度高,在弱光和黑暗环境下性能更佳,能弥补摄像头的不足。
想做 L3 级自动驾驶方案的厂商,基本都增加了激光雷达来感知外界环境。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看似存在争论,但大部分车厂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里,本来就有激光雷达的存在,只有特斯拉坚持不用。
马斯克认为,既然人类可以通过视觉收集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安全驾驶,那自动驾驶也能。这种技术路线倒也很符合他对“第一性原理”的追求。他直白地宣称“激光雷达就像是人类身上的阑尾”、“即使(激光雷达)完全免费,也不会用它”。
目前,特斯拉的感知传感器配置包括 8 个摄像头、1 个前置的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自 2016 年起,特斯拉旗下车型都配备了这套传感器,或者类似的版本。
依靠这套传感器配置,再加上一颗自研的 FSD 芯片,特斯拉迭代了 Autopilot 2.0 和 Autopilot 3.0,通过 OTA 推送了 NoA(按导航辅助驾驶)和 FSD(全自动驾驶)功能(仍在测试期),让其自动驾驶水平到达 L2.5 级。
不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方案曾惹出过几次祸端。2020 年 6 月,一辆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在台湾一段高速公路上,撞上了已经侧翻在路上的白色货车。车主本以为车辆遇到障碍物会自己停下来,但没想到它以 110 公里/时的速度,径直撞上了前面的货车。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报道,摄像头有天生的缺陷,当有较强的反光,或者以白色为基调的物体时,可能会判断成云朵甚至认为没有障碍物。特别是在强光线下,特斯拉这套方案的缺陷比较明显。即使特斯拉还配备了毫米波雷达,但受限于感知距离较短,如果车速过快,系统也无法迅速响应。毕竟算法也要花费时间,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调度和反应。在这次事故之前,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的特斯拉,还曾于 2016 和 2019 年发生过两起事故,都是撞上了白色卡车。
前段时间,特斯拉在无人墓地感应到行人的视频,又一次将其送上风口浪尖。《财经》援引地平线机器人一位算法技术专家报道,看见 “幽灵” 属于无中生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会存在这种问题,并且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无法避免。这种算法缺陷并不是代码执行效果不佳,而是一种目标检测的基本缺陷。在这种技术路线下,才会需要多传感器融合来取长补短。
▌ 成本下降,激光雷达或迎上车潮
激光雷达要真正搭载于量产车型上,有一个门槛要跨越——成本。比如,激光雷达领军企业 Velodyne 2014 年的型号 HDL-64,售价高达 7.5 万美元。唯有不计成本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才会购买。而需要考虑量产成本的汽车公司,面对这个价格直接劝退。这也是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厂商最近几年的努力,激光雷达成本逐年下降。激光雷达本身没有用到任何贵金属,成本主要源自于精密光学器件的研发,和有限的应用场景。因此,降低成本主要从提高研发技术和产量两方面来着手。
激光雷达的技术分类纷繁复杂,测距原理、激光发射、激光接收、光速操纵和信息处理,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按照测距原理分,可分为飞行时间法、三角测距法和基于相干探测的调频连续波(FMCW)。按照光束操纵分,可分为扫描系统和 Flash,其中扫描系统又可细分为机械式、混合固态和固态。
通过组合不同的技术,激光雷达的成本得以降低。据国金证券研究所总结,激光雷达的发展路线主要为固态化、芯片化和智能化。固态化是指,扫描系统逐渐去除转动元件;芯片化是将激光雷达各模块集成到芯片上,提高集成度,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智能化是把 AI 算法前置到激光雷达上,在收集数据的同时,完成感知算法的实时计算分析。
其中,激光雷达固态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早期激光雷达基本上是机械式,虽然分辨率高、测距远,但失效时间短、体积大、成本高,通常为 Waymo 这种专门研发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所用,难以应用于真正量产车型上。
而完全固态的激光雷达,技术成熟度偏低,离量产还比较远。因此,技术成熟度高,成本又适中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最有可能首先上车。混合固态是指,收发组件静止,只有扫描器存在机械运动。
据大疆孵化的激光雷达厂商 LIVOX 预测,2020–2023 年间,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年出货量可达 10 万台,推动成本降低到 1000 美元。这正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可前装量产的价格水平线。
一边是升级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另一边是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当需求和供应两边匹配上,就迎来了激光雷达上车量产的趋势。不过,这股趋势目前仍只是理论上的,各车厂只是公布了相关计划,真正上市销售的只有开篇提到的本田 Legend Hybrid EX。
激光雷达是为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服务的。奥迪虽然在 2017 年就公布了搭载激光雷达的 A8,但没有通过法律法规准许。消费者用不了 L3 级自动驾驶,那搭载激光雷达也就失去了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车厂想要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品驾):它来了,它来了,带激光雷达的量产车来了!马斯克您怎么看?
Welcome to join us.Aibang lidar industry communicationThere are currently 2,700 people, including relevant persons in charge from major lidar manufacturers and OEMs. Click on the tags below to filter
Lidar OEM Autonomous Driving application terminal laser VCSEL light detector sensor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module filter Galvanometer Optical components radome cover adhesive Electronic component semiconductor chip tier1 Parts Non-standard automation Hardware circuit board motor Coating Coating equipment Plastic Products vehicle electronics Surface treatment auto parts equipment Testing Equipment Connector plastic Material software trading acting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ther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