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汽车向着电子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汽车流媒体后视镜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随着UN-R46在2016年6月正式更新后,其技术同2009年版本发生了很大的提升,在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方面得到全面的完善,有其将摄像头-监视器系统的相关规定纳入到标准中,在日本及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此项技术。

 

同时,GB15084-2013标准实施5年来,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测试方法不完善、引用标准版本更新、不能适应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为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和技术提升,达到同国际标准接轨的目的,规范和提高国内汽车间接视野装置产业的发展,2018年12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启动了该标准的研究与修订工作。

 

本文主要是解读此次标准的更新,文章分为三部分:

 

  1. GB15084标准研究背景情况
  2. GB15084 标准介绍
  3. 新旧标准差异化分析

 

一、GB15084标准研究背景情况

 

与GB15084-2013相比《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相比,新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I类视镜反射面边缘应包于保护框体内的要求;

——增加了凸出高度小于5mm的外表面零件的棱边应倒角的要求;

——增加了凸出高度测量方法;

——修改了广角外视镜的尺寸要求;

——修改了间接视野装置进行扫描、成像并返回至初始位置所需的总时间要求;

——增加了Ⅰ至Ⅳ类间接视野装置电磁兼容的要求;

——增加了CMS凸出高度要求及突出高度的测量方法;

——增加了Ⅰ至Ⅳ类CMS的功能性要求,修改了Ⅴ类和Ⅵ类CMS的功能性要求;

——增加了对于CMS的撞击要求及试验方法;

——修改了间接视野装置最少安装数量和视野要求;

——修改了Ⅱ类和Ⅲ类间接视野装置视野范围要求;

——修改了Ⅴ类间接视野装置的视野范围要求;

——增加了视镜之外的间接视野装置的安装要求;

 

二、GB15084 标准介绍

1、标准概述

汽车间接视野装置是车辆的主动安全重要部件,是车辆上用于观察直接视野无法观察到的车辆临近交通区域的装置,帮助驾驶员观察了解汽车左、右方及后方的交通情况或路面状况,对于车辆的安全行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B15084定义了M和N类以及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类机动车间接视野装置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汽车间接视野分类:

Ⅰ类:内后视野装置

Ⅱ、Ⅲ类:主外后视野装置

Ⅳ类:广角外视野装置

Ⅴ类:补盲外视野装置

Ⅵ类:前视野装置

Ⅶ类: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类机动车辆的视镜

 

 

 

2、间接视野安装要求——L类

 

 

 

3、间接视野安装要求——M类

 

 

4、间接视野安装要求——N类


 

备注:在将Ⅴ类补盲视镜和Ⅵ类前视镜安装在车辆上时,应保证,当车辆处于最大设计满载质量条件下,这些镜面或其托架(不论其调整位置如何)的任何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m。但是,对于驾驶室高度无法符合这一要求的车辆,不应安装这两类视镜。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安装其他间接视野装置。

 

 

5、间接视野要求——内后视野装置(Ⅰ类)

视野应满足,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野装置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距离,其中心平面为车辆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出延伸至地平线。

 

 

6、间接视野要求——主外后视野装置(Ⅱ类)

视野应满足以下要求:驾驶员至少能看到5m宽、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且通过驾驶员或乘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从驾驶员眼点后方30m出外延至地平线的水平路面部分。同时,驾驶员应能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m的点开始、宽1m,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如下图所示:

 

 

7、间接视野要求——主外后视野装置(Ⅲ类)

视野应满足以下要求: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m宽,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且通过驾驶员或乘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从驾驶员眼点后方20m处延伸至地平线的水平路面部分。同时,驾驶员应能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面后方4m的点开始、宽1m,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如下图所示:

 

8、间接视野要求——广角外视野装置(Ⅳ类)

视野应满足以下要求:驾驶员至少能看到15m宽、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且通过驾驶员或乘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至少10m至25m的水平路面部分。同时,驾驶员应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面后方1m的点开始、宽4.5m由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如下图所示;

 

 

9、间接视野要求--补盲外视野装置(V类)

 

视野应满足以下要求:驾驶员借助补盲外视野装置(V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到的路段,其界限由下列垂直平面来确定:通过乘员一侧驾驶室最外端的平面向外2m,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面后方1.75m、垂面前方1 m;

 

 

备注:如果通过IV类广角视野装置以及VI类前视野装置可以获得图中所给出的视野,那么不强制要求安装V类补盲外视野装置

 

10、间接视野要求--前视野装置(VI类)

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借助前视野装置能在水平路面上看到的路段,其视野范围由以下限定:

a)过车身前部最外端前点的横向垂直平面;

b)上述a)平面前2m的横向垂直平面;

c)过驾驶员一侧驾驶室最外端点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的纵向垂直平面:

d)过副驾驶员一侧驾驶室最外端点平行于车辆纵向基准面的纵向垂直平面,再向外2m的纵向垂直平面;

e)在车身前和离副驾驶员一侧驾驶室最外端点2m处的视野区域,允许半径2m的圆角过渡;

 

 

此前视野装置规定适用于N2>7500kg的平头驾驶室车辆及N3类平头驾驶室车辆

 

三、GB15084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标准条款变化情况

 

 

 

 

 

总结:

1新增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的功能要求试验方法和安装要求;

2增加了IV、V、VI类视镜可组合安装方式,优化了试验方法;

 

 

For more industry information about car cameras, please join the AiBang Car Camera Exchange Group.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mpanies in the industry chain such as SAIC, Great Wall, Geely, BYD, Desay SV, Huayang, Visteon, Continental, Bosch, Hangsheng, Shunyu, O-film, Lens Technology, Phoenix Optical, Crystal Optoelectronics, Sunex, Ames, Howay, Han's, 3M, Nichia, and Rohm Chemical have all joined.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join the discussion.
瑞萨电子与豪威科技合作汽车摄像头系统集成
  Welcome to join us.AiBang Camera CommunicationRecording, currently with 3700 participants, including major car camera manufacturers and OEM leaders. You can click on the keywords below to view in English.  

Download:

With the imminent relaxation of regulations on electronic rearview mirrors, how can mass production details such as anti-glare, anti-fog defrosting, distortion correction, and transmission rate be improved? You are welcome to join the Ebang Automotive Electronic Rearview Mirror CMS discussion group to discuss with industry professionals from Huayang, BOE Precisi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Rongsheng, Zixing Technology, Qingdao Jidong, Hansion, Xinyang Rongle, Yuanfeng Technology, Sunny Optical, OFILM, Q-Tech, Heli-Tech, United Optoelectronics, Tianshi Precision, Xinxin, Jinkang Optoelectronics, Howell, and others.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before joining the group.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