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作为汽车前脸较为醒目的一部分,进气格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辆车的风格——或前卫、或动感、或豪华。大部分知名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进气格栅设计,例如劳斯莱斯的“神殿”、JEEP的“七孔”、宝马的“双肾”、红旗的“折扇”、雷克萨斯的“纺锤”等,这些都是闻名遐迩的进气格栅设计。


从功能上来说,自汽车开始使用前置发动机设计起,进气格栅就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其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进气和散热。一方面,发动机做工需要吸入空气,所以要在车头留有“开口”;另一方面,在发动机温度上来之后,这个“开口”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不过,随着汽车业逐渐向电动化转型,电动汽车的新架构为设计师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不过,不同汽车厂商对于电动汽车的进气格栅该如何设计,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极简主义盛行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进气格栅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答案。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都选择保留进气格栅。毕竟,虽然电动汽车的确不像内燃机汽车那样会产生大量热量,但电动汽车依然需要通过空气流动来冷却电机和电池,特别是那些高性能电动汽车。不过,很多电动汽车的电池包都在底盘位置,有专门的散热结构,并不需要前进气格栅来散热。


自打特斯拉横空出世以来,进气格栅就是其车型外观变化的一大重点。特斯拉Model S在诞生初期采用“大嘴”设计,而后又转为“蒙脸”设计。据特斯拉官方称,最开始特斯拉Model S保留了进气格栅,是为了在消费者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后来随着品牌知名度逐渐打响,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取消了进气格栅。特斯拉Model 3也没有进气格栅。当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虽然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3取消了进气格栅,但前保险杠底部的位置依旧是镂空的,可以为电机、电池等起到冷却作用。


至于特斯拉即将上市的皮卡车型Cybertruck,在设计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未来机械风格凸显出特斯拉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原本进气格栅的位置变成了一块未涂漆的扁平金属。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这种设计。“我见过一些完全取消了格栅的电动汽车,说实话,这一做法并不明智。格栅可以为汽车外观增加个性和独特性,一辆车要是没有格栅就仿佛缺了点什么。”美国iSee-Cars汽车网站执行分析师卡尔·布劳尔说。在他看来,汽车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在以前的设计风格上进行创新,才是最佳方案。“例如,奥迪A6 e-tron、GMC悍马等车型有效地将传统格栅与极简设计风格结合在一起,使得车辆前脸呈现流线型,颇具吸引力。”他说。


就像内燃机汽车最终会被电动汽车取代一样,一些传统内燃机汽车上的设计也许未来最终会在电动汽车上消失,但这种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以便让消费者逐渐适应新事物。因此,格栅并不会马上消失。


沿袭还是创新


“随着散热需求减弱,电动汽车的格栅可以更多地关注形式而非功能,这为汽车外饰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时至今日,格栅的设计依然十分重要,因为格栅区域仍然是决定一辆车整体外观的重要因素。”布劳尔说。


电动汽车有别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新架构,使得设计师能以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打造进气格栅。不过,不少品牌依然会在旗下电动汽车上沿用家族标志性的格栅设计,以最大程度保证品牌的辨识度。例如,于2018年推出的奔驰EQC电动汽车,依然保留奔驰传统的进气格栅设计元素。


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当前,不少传统汽车厂商推出的电动汽车属于“油改电”,这些电动汽车是在传统的内燃机车型上打造的,沿用既有底盘,仅对电机、电池等进行适应性布局。在这样的架构下,电机的冷却通路和传统内燃机车型几乎是相同的,即通过进气格栅的进气以及车辆底盘的进气实现散热。因此,这类车型的进气格栅大小通常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例如,现代汽车在美国推出的第一代Kona电动版是基于燃油版车型改造而来,大致延续了燃油版的外观设计。


不过,一些车企为了彰显电动汽车的身份,特地对车辆前脸进行了重新设计。例如,作为奥迪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奥迪e-tron沿用了奥迪经典的八边形进气格栅设计,但格栅采用了半封闭形式,彰显了其电动汽车的身份。这个处理方式很讨巧,既保证了辨识度,又能让人一眼看出它是电动版的奥迪。至于上文提到的现代Kona电动版,其下一代车型相对来说更具有冒险精神,取消了封闭式前格栅的网纹。


曾多年卫冕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型的日产聆风,外观设计也在不断变化。第一代日产聆风具有独特的电动汽车风格,车身粗短,车头线条下塌浑圆,加上类似眼睛的大灯,当时外媒调侃这款车“前面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大青蛙”。第二代日产聆风在前脸设计上开始回归家族脸谱,采用日产标志性的V字型进气格栅,看起来更主流一些。


与照明交相辉映


电动汽车的新架构,让设计师迸发出更多创新火花。例如,将灯光带入前脸的设计,使电动汽车更加闪耀,更富个性。没有了持续发热的内燃机,汽车前脸可放置光源的位置不再那么有局限性了。海拉美国公司总裁史蒂夫·利泰尔特认为,在电动汽车时代,超高效LED灯的兴起,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新的设计元素。


“现在电动汽车不再需要格栅,前脸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我们可以为大灯留出更多空间,或者增加更多LED灯,让一辆车看起来闪闪发光。我们还可以在上面放一个半透明的企业标志,对外彰显这是一辆电动汽车。”利泰尔特说。


对此,韩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代摩比斯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今年6月,现代摩比斯表示,已开发出“照明格栅”技术,可在汽车前格栅上实现LED照明功能。据介绍,照明格栅技术可将整个汽车格栅作为照明设备,可以提供多种场景模式,例如自动驾驶模式、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欢迎灯光模式、声音节拍显示、紧急警示灯等多种场景,在车辆之间或车辆与行人间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而且还可以设计不同的照明图案,展现不同的效果。现代摩比斯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对该项技术的开发,现在正在验证其商业用途的可靠性,计划明年进行量产。


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现代汽车新推出的Ioniq 5是其旗下首款诞生于专用电动汽车平台的车型,前脸采用了细长的封闭式格栅,且格栅与两侧大灯融为一体。大众ID.4也加强了灯光的使用,全封闭式进气格栅配合可点亮的大众品牌标识以及贯穿式灯带,看起来更有未来感。宝马集团早期推出的宝马i3,采用标志性的“双肾”格栅简化版,而最新推出的宝马iX,“双肾”格栅形状被调整成了垂直全封闭式设计,并与长长的大灯连接起来。


承载品牌精神


虽然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部分企业有意采取“去格栅式”设计,但很多分析师和设计师认为,汽车前脸区域不应该只是一片空白。IHS Markit咨询机构首席汽车分析师斯蒂芬妮·布林利认为,汽车行业对格栅的新探索,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汽车制造商为遵守保险杠规定而面临的设计挑战。


“观察汽车行业将功能变化融入汽车设计中是很有趣的。”布林利说,“当然,在格栅演变过程中,它始终都是创造并传达车辆个性的关键元素,传递一个品牌的底蕴和内涵。不管是拥有100年历史的老品牌,还是一个新品牌,人们都能够看到并识别它。”


例如,福特对野马Mach-E电动跨界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连接福特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其前脸盾型封闭格栅采用熏黑处理,车灯造型狭长且内部采用斜置LED日间行车灯并进行熏黑。“Mach-E的使命是让人们适应电动汽车,同时把野马的传统带入跨界领域。”布林利说。至于代表日产未来设计方向的Ariya纯电动跨界概念车,采用大尺寸封闭式进气格栅搭配点阵式结构的大灯组,配以大尺寸多辐式轮毂和一体式贯穿尾灯组。


对于海拉、现代摩比斯等照明系统供应商来说,电动汽车扩大照明的应用范围,无疑释放了一个极具商业前景的信号。对于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来说,在电动汽车时代,进气格栅设计的无限可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思潮、新设计正源源不断地涌现。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赵方婷



喜欢请点亮“在看”↓↓↓


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汽车报):电动汽车时代格栅如何演变?| 中国汽车报

Aibang has created a digital grille exchange group, which currently includes FAW, SAIC, Minshi, Magna, Jiangyin Da, Ningbo Siwel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FAW Fusheng, Huayu Vision, Mande Optoelectronics, Hyundai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mpanies in the luminous grille industry chain such as Mobis, Magna, Valeo, Faurecia/Hella, Plastic Omnium, and Magneti Marelli have joined. Friends are welcome to join the group to discuss and seek common progress.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