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分体式大灯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一体式大灯,成为了汽车设计风向标,无论是德系、日系、美系、法系还是自主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在新车上应用了这项设计。
分体式前照灯组的典型排列模式是:转向灯(外后视镜上)+日间行车灯(贴近进气格栅上沿)+远近光一体(前保险杠中部)+雾灯(前保险杠下部或不一定有)。其实这几年出现的分体式前照灯组大都争议挺大的,为什么车企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它呢?
一说到分体式大灯,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它是这几年的新能源车发明的。实际上,分体式大灯一点都不新。早在上世纪的1996年,菲亚特推出了一款个性化MPV--Multipla,它的远光灯布置在风挡玻璃下方,而近光灯布置在前保险杠上,它是历史上最早采用分体式大灯的车。
后来,日产Juke、雪铁龙C4 Cactus以及大家比较熟悉的Jeep自由光也采用了这一设计,自此分体式大灯也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中。因此,分体式大灯并非是伴随新能源车诞生的新产物,但由于早年间的车企对于分体式大灯的设计把控不够到位,所以这些多年前采用分体式大灯的燃油车,普遍看起来不怎么好看。
上世纪菲亚特Multipla就采用了分体式大灯的设计方案,在当时并未获得其它汽车厂商的认可,所以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新车依然采用的是一体式大灯设计。到了2009年事情发生了变化,日产在设计一款比逍客更小的概念SUV时,借鉴了上世纪60-70年代拉力赛车上经典的圆形辅助灯设计,并且同时保留了普通SUV车头上方的灯组,这也是第一个采纳分体式大灯设计的国际大厂。
随后量产的日产Juke延续了当初概念车SUV的外形设计,所以它的车头有两个组灯,上方是示宽灯和转向灯,进气格栅下方的圆形灯组是远近光灯。虽然采用分体式大灯的Juke外形引起了巨大争议,但是它在欧洲市场的销量表现却相当不错,大大超出了日产的预期。
虽然Juke的分体灯组足够个性,但过于夸张的上灯组有些太抢眼了,下方的圆形灯组设计感不够强,无法平衡整个车头的视觉美感。擅长玩设计的法国人出手了,雪铁龙的设计师推出了Cactus概念车,将分体式灯组进一步美化,上方改成了狭长的灯条,主灯组则尺寸更大、更能吸引眼球。
后来基于这辆概念车诞生的雪铁龙C4 Cactus,在视觉和谐感方面就要比日产Juke好多了,消费者对于它的外形评价也明显更加认可。除了可以让外形变得更酷之外,分体式大灯还适应了新车的尺寸变化。根据IIHS的统计数据,14-19年间,新车车头的高度增加了5%。虽然车头增高有助于提升碰撞安全性,但是整个车头也留下了更多的空白。不仅如此,随着SUV车型的火爆,这种产品本身车头高度就比轿车更高,设计留白的问题就会更明显。
新车基本都配备了日行灯,在白天它是整个车头最具辨识度的部位。各大车企开始在日间行车灯的造型上玩出新花样,推出了点阵式、闪电型、圆形、分体式等各种造型的日间行车灯。
一贯擅长设计的韩系车也是如此,以现代帕里斯帝为例,它上侧的灯组和下侧灯组构成一条纵向日间行车灯灯带,即便不开远近光灯,辨识度和视觉效果也相当出众。可以说,分体式大灯很好地扩展了汽车设计的思维空间,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一个单纯的灯组,而是可以将灯组与车头的线条更好地融合。
除了设计层面,分体式大灯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作用。例如在美国的IIHS测试中,大灯照明效果也列入了车型安全评级中。而大灯的评级好坏,不仅要看照射距离,还要做到近光灯防眩目。照射距离大家很好理解,如果大灯照射距离太近,夜晚行车时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视线。而防眩目这一点,则是为了防止近光灯照射角度过高,导致灯光“晃”到对向车辆。
一体式大灯一般是紧挨着机盖和进气格栅上端,大灯的高度难以单独降低,自然增加了眩光的概率。分体式大灯的远近灯普遍位于较低的位置,此时就可以通过相对低平的光线,在获得足够照射距离的同时,不会因为灯组过高出现眩光。
防眩目只是近些年才体现出来的优势,像是菲亚特Multipla、日产Juke等车型诞生的年代,IIHS还没有大灯安全评级测试,所以各大车企在当年采用分体式大灯,主要还是出于设计考虑。
以Jeep自由光为例,这款车在2013年发布时IIHS还没有灯光测试。但其在IIHS的测试中,近光灯评分依旧达到了最佳照射距离(上图黄框内蓝色条),但由于远光灯照射距离不达标,最终只拿到了“良好”的评价。
在2018年换回一体式大灯的新款自由光,由于车辆大灯位置更高,为了避免近光灯“晃眼”,只能降低照射角度,新款自由光的近光灯照射距离反而更短了(上图蓝框内蓝条),但远光灯却因为位置更高了,照射距离变长。最终,新款自由光由于近光灯拉胯,在IIHS灯光测试中也只拿到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没有拿到“优秀”。可以看出,使用分体式大灯确实能够在保证近光灯防眩目的同时,提升近光灯照射距离。
而在设计师看来,分体式大灯是解决车头空白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比如宝马X7刚发布时,大家经常调侃双肾进气格栅尺寸过于浮夸。但是改款X7换了分体式大灯后,双肾进气格栅看起来倒是不显大了,而且车头的比例感也更加协调。换个角度来看,之前大家觉得X7进气格栅尺寸略显浮夸,并不是因为进气格栅尺寸真的太大,而是一体式大灯视觉比例偏小,与进气格栅搭配起来不够协调,而分体式大灯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比例问题。
回过头来看,汽车大灯的造型变化,可以说依托于照明技术的进化,同时也难逃安全法规的推波助澜。这倒是和全新宝马7系亮相时,关于采用分体式大灯的两套“说辞”颇为相似。有声音认为,宝马家族的全新设计语言,是为了满足欧洲最新的行人保护法规要求,听起来也像是个不错的解释。
宝马品牌设计总监杜克,却在一则外媒的采访视频中给出了不同的声音,按照杜克的说法,宝马正在思索如何在顶级车型中打造更引人关注的细节,将日行灯与主光源分离,可以让设计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上半部分的日行灯服务于设计,下半部分的远/近光灯服从于功能。换而言之,日行灯负责貌美如花,主光源负责挣钱养家。之所以分体式大灯自带敏感体质,我认为可以归结于设计难度的增加,正如杜克所言,日行灯与主光源分离,放大了原本一体式大灯的细节。
尺度不好把握,从设计角度思考,分体式大灯相对于一体式大灯最大的改变在于对细节的放大,就好比原来是和和睦睦的一家子,突然要分家单打独斗了,很考验个体的战斗力。所以设计师们在考究分体式大灯设计时,势必要对三组大灯设置不同的造型,各自拎出来要耐看,揉在一起也得和谐,很考验设计师的艺术功底。
这样的设计既要重视上半部分的美感,又要拿捏下半部分隐藏的尺度,单独拿出来要耐看,融合一起还得和谐,非常考验设计师的艺术功力。
蔚来:蔚来发挥了分体式车灯的最显著的设计优势——隐藏。它将日间行车灯和前盖做了完整的一体化设计,主灯组进行了内凹的设计,藏得非常深,远远看去,让蔚来的车头元素非常简洁,有未来感。
领克:领克全系车型都采用了分体式车灯的设计,领克03是非常罕见的采用分体式车灯设计的轿车,因为轿车整体车头的高度比较矮,并不适合纵向布置分体式车灯,所以领克03的分体式车灯呈现出的效果,最上方的一组灯组有些接近老日系车把后视镜放在引擎盖上的那种感觉。大家对于领克03的这一设计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合众:哪吒S的照明系统是由68颗LED灯珠组成的“峻眉”日行灯与“冷眸”超窄距透镜大灯组成俯视型灯组。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日行灯最薄处仅有5mm,前大灯垂直方向最窄的距离仅有25mm。
Li Auto Inc.:理想L9也采用了分体式前照灯组。理想ONE已经有将日间行车灯和大灯组分开设计的苗头,到L9身上,这二者的距离被彻底拉开,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被保留,其他灯被移动到前脸中部。
小鹏:小鹏G9也采用了分体式前照灯组。在灯光设计上,G9应用了最新的矩阵式设计,大灯上下新增了4条日行灯,上方贯穿式灯带。
现在的设计师们都掌握了分体式车灯的设计精髓——尽量细的日行灯布置为最上方的一组灯,尽量和前盖和谐统一;低调的主灯组,不要用奇怪的造型,能藏起来最好。厂家也逐渐摸索出了套路,分体式车灯,用在小型SUV和MPV上是最适合发挥的,不仅布置起来容易上手,而且让车头更有层次感,不显得呆板。另外,分体式车灯相对简单的车灯造型还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一举两得。
因为丑而名留青史的分体大灯设计过多,也进一步加深了“分体≈丑”的主观印象,如果拿事实说话,不论是菲亚特Multipla,还是庞蒂亚克Aztek,只要有“X大最丑车型评选”,你几乎都能在榜单上见到它们的名字。
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可以称之为好看的上下结构分体式设计,例如小到菲亚特500、大到雪佛兰Silverado,乃至现如今我们优秀的自主品牌,也能拿出不少令人拍手称赞的作品,但相比蛙眼、泪眼、虫眼、以及天使眼,它们的经典程度好像还差了一点火候。
文章来源:车灯俱乐部
光色科技相关产品
上海光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OPTCO光色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汽车发光部件行业,研发和生产光色精准检测、校准系统智能装备的高科技公司。
OPTCO光色科技秉承“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的经营理念,继续升级服务能力,优化生产效率。
公司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逸仙路1328号新业坊·源创1号楼C区8楼
公司电话:021-55397155
邮箱:info@optcotech.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光色科技OPTCO):【行业动态】「分体式大灯」的进化历程,属于它的春天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