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汇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参展,超过150台新车全球首发,累计超1500台整车亮相,集中展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成果。
全球领先的激光显示企业--光峰科技此次独立参展,带来了车载沉浸式激光显示、照明技术场景展车的首次亮相,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以及车窗外显、车内透明显示、车内娱乐大屏、智慧表面等沉浸式车内数字交互解决方案,展示公司对未来智能座舱显示的全新构想,将为驾驶员和乘客带来更智能、更有趣的驾乘体验。
光峰科技激光场景展车揭幕
(右至左分别为: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光峰科技董事长兼CEO李屹,光峰科技副总裁余新)
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在发布仪式中表示:“光峰科技会以开放、合作的态度,立足底层技术和底层核心器件,联合各路伙伴一起为汽车智能化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汽车‘第三生活空间’的打造增添激光助力,服务消费者更安全、更有趣、更高品质的未来驾乘生活。”
特邀嘉宾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教授,共同参与了光峰科技沉浸式激光场景展车的揭幕仪式。
全球首款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
在发布仪式上,光峰科技沉浸式激光场景展车最令人惊喜的,就是可实现彩色显示的激光大灯,在传统数字化像素大灯的基础上,升级了彩色显示功能,为全球首款,能够大幅增强大灯的交互功能。
光峰科技副总裁余新博士表示,“在使用了ALPD全彩激光数字大灯后,能够以更醒目、更生动的方式实现车内外的人机信息交互,提高行车和行人的安全。”该大灯以绚丽灯光秀的形式亮相,并在地面投射出动态画面,可以让任意地面变身显示屏幕,娱乐性和功能性兼备。
光峰科技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
资料显示,汽车大灯最早解决的是夜间可视需求,解决驾驶者夜间开车基础照明的痛点,提供近光、远光的功能。随着技术发展,驾驶者对夜间开车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但普通车灯在会车时会出现眩光,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由此衍生出AFS(自适应前大灯系统)、ADB(自适应远光灯系统)的精准照明技术。
进入第三个阶段,汽车智能化时代为车灯赋予了展现丰富个性化、拓展无限场景交互的潜能,使得显示功能被引入到车灯内,车灯可以跟驾驶者产生更多交互行为,也出现了显示+照明融合的趋势,包含路面投影、像素化信号灯等。
值得一提的是,光峰科技彩色激光大灯还可延展增加交互性,当投射内容为跳格子等类型的游戏时,车灯可以联动车机识别人体动作给予相应反馈,实现多样化的人车交互,也为车外显示显示功能打开了想象空间。
唯一通过车规认证的激光核心技术
据介绍,目前光峰科技原创发明的ALPD是唯一通过车规认证的激光显示和照明核心技术,能够同时满足未来智能大灯照明+显示的双重需求,并且亮度高、可靠性强、成本低,可在车载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打造沉浸式数字化体验
彩色激光大灯之外,光峰科技展车重点展示了激光显示技术打造的,覆盖车外车内的全场景沉浸式数字化体验。
首先是车窗外显方案,该方案曾于CES 2023宝马i Vision Dee概念车上亮相,主要起到迎宾、人车交互的功能。此次展示,重点展示了其中的车外控制功能,能够在未来出行的应用场景中,通过整车一体化的车外激光显示技术,在车的各个方向显示对用户乘车有帮助的信息,并实现交互。
光峰科技激光场景展车亮相上海车展
车内透明显示方案,包含侧车窗、天幕投影、智慧表面等,后排的乘客可通过侧车窗显示进行舱内功能控制,如空调操控、出行信息设定和驾驶员交互,车队间信息交互等。此外,车内还有可升降、可隐藏的投影幕,能够一键实现观影等模式的切换,整体构成车内无处不在的显示,多个表面功能联动,车内控制无处不在,实现智能座舱时代更全面的人车交互。
在静态产品展示区,光峰科技同步展示了车载显示光机、HUD PGU、DLP大灯等核心器件。
以健康生态圈为长期目标
发布仪式现场,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说道:“我们在光学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所以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在屏幕、HUD、车窗玻璃、车灯这样的核心人车交互场景里,满足客户需求。我们正在通过车载显示、HUD、激光大灯三大产品线,坚定地围绕交互层,携手产业链生态伙伴,共同为消费者打造全新的智能汽车体验。”
面向未来,光峰科技将以开放、合作的态度,致力于发展健康的生态圈,积极与优秀的国内外整车厂商、优秀的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去合作,用技术去赋能场景。同时,光峰科技对自研技术足够自信,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时代变局中谋发展。
随着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的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座舱的迭代进步,光峰科技核心器件支持下的智能汽车沉浸式数字化体验空间,将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光峰):光峰科技发布全球首款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
Welcome to join us.Aibang lidar industry communicationThere are currently 2,700 people, including relevant persons in charge from major lidar manufacturers and OEMs. Click on the tags below to filter
Lidar OEM Autonomous Driving application terminal laser VCSEL light detector sensor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module filter Galvanometer Optical components radome cover adhesive Electronic component semiconductor chip tier1 Parts Non-standard automation Hardware circuit board motor Coating Coating equipment Plastic Products vehicle electronics Surface treatment auto parts equipment Testing Equipment Connector plastic Material software trading acting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ther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