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代汽车设计中
区域架构为何将取代域架构
当代汽车因其先进的可移动高级计算系统被称为“车轮上的计算机”,驾驶员可以借助全套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以提升驾驶体验、驾驶安全和燃油效率等性能。随着这些系统在高端和主流车型中的逐渐普及,采用一种先进又具有竞争优势的电子架构成为了汽车制造商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需要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终端,逐步转向智能化、可扩展、可迭代升级的移动电子终端。然而,现有的电子架构限制了汽车转型的发展需求,促使研发人员从原有的硬件定义系统,转向由软件定义系统。
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和战略部署,为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带来诸多好处。首先,升级的安全系统可以更好地保障驾驶员与乘客的行车安全。其次,由于汽车软件可以通过类似于手机软件更新的方式,实现线上更新、下载最新安全功能等一系列服务,所以软件定义汽车,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保持高价值。最终,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售出后,仍可以把新的软件功能作为附加服务获取利润。然而,传统汽车架构需要更新迭代才能实现这一转型。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如今的汽车主流架构,以及在现代智能汽车中支持软件定义系统所需的必要条件。
1►
什么是域架构?
在现有的架构中,关键功能(如转向助力、制动防抱死、车门和座椅控制及空调)被划分为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专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这些独立的ECU按类似的功能进行分组,并连接到域控制器,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域控制器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IVI)域控制器。每个域控制器连接到一个中央网关,该网关可以根据需要在域之间传输信息(见图1)。
▲图 1 域的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到一个中央网关,以便在域之间进行通信。
这种架构在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电子控制单元(ECU)距离较近且可以独立完成运算时非常高效。此外,域架构非常灵活,通过增加ECU、传感器和执行器即可在车辆上添加新功能。
然而,域架构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电缆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电子控制单元(ECU)。当传感器和执行器距离较远或分布在车辆的多个位置时,需要更多的电缆,配置也变得更复杂。如今,普通车辆有100多个ECU,电缆可达数公里长,车辆中的电缆线束成为除了发动机和底盘外最重的组成部分。
随着各种车内及车辆安全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车辆的计算能力须大幅提高,以满足运算需求。事实上,每辆汽车的代码行数预计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将增长至超过3亿行代码(见图2)。
▲图 2 控制软件定义车辆所需的代码行数正在迅速增加。
除更高端应用外,自动驾驶需求也在提高,对支持音乐、视频、游戏和信息等流媒的全功能信息娱乐中心的需求正在增加。
”
因此,提高计算处理能力对汽车的更新迭代必不可少。考虑到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增加新的服务项目,相应地便需要扩展计算处理能力和带宽,以满足增加的服务需求。
为了避免车辆过时淘汰,为未来软件需求作出预留,下一代汽车电子架构,应具备处理复杂计算和通信的能力。汽车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采用区域架构,以应对需求的日益增长。
2►
为什么区域架构,将在下一代
汽车设计中取代域架构
在区域架构中,系统并非按功能域进行分区,而是将车辆某范围内的所有功能,就近连接到一个区域网关上。每个网关,通过一个多千兆以太网通信通道,与其他区域网关及中央网关相连(见图3)。这意味着,为各个功能板块供电的电缆会明显减少。
▲图 3 区域架构按区域而非按相似性分离功能,以尽量减少为各个功能供能所需的电缆数量。
区域架构带来的性能优化:
● 简化布线:传感器和执行器更接近网关,网关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变成高速网络,而非复杂的汽车线束。
● 高性能中央计算:中央处理模块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支持车辆内所有功能的计算。
● 以太网主干:以太网使得数据在传感器和中央处理模块之间的传输更加高效,以提高处理速度。
域架构向区域架构的转变,可满足下一代汽车更复杂的处理和计算需要。然而,两者对内存和存储的要求,也大有不同。
我们的下一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内存与存储需求,并揭秘三星的内存和存储器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持续创新,并在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保持竞争力。
想要了解更多三星前沿的内存解决方案,请访问:
https://semiconductor.samsung.com/insights/application/automotive/
关于三星电子
免责声明:除非经特殊说明,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为三星内部测试结果,涉及的对比均为与三星产品相比较。
文章转载自三星半导体,侵删
No. | Topic | Guests to be invited |
1 | 汽车新四化带来的车载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需求 | 一汽红旗 |
2 | 创新显示技术在汽车驾驶舱的发展应用案例 | 华阳 |
3 | 皮下显示及透明显示产品在车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启视洵睿(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4 | MicroLED在汽车新型显示的应用前景展望和当前状态 | 天马 |
5 | 裸眼3D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前景 | 全息信息科技 |
6 | Mini LED背光源技术在汽车显示屏上的应用 | 瀚达美 |
7 | 车载Mini LED背光驱动芯片方案探讨 | Lumissil络明芯 |
8 | Plasma等离子工艺在MiniLED制程中的应用及难点 | 晟鼎精密 |
9 | 创新显示车载光学贴合解决方案介绍 | 派乐玛 |
10 | Mini/MicroLED产品的检测技术解决方案 | 远方 |
11 | Local Dimming产品在汽车智能表面和氛围灯产品的应用 | 艾迈斯欧司朗 |
12 | OLED产品在汽车车灯产品的应用案例介绍 | 翌光 |
13 | 车载显示盖板及光学贴合在创新显示产品的技术挑战 | 康宁 |
14 | 投影技术在创新显示技术的应用介绍 | 马红虎 |
15 | 高耐久性功能薄膜在车载显示产品中的应用介绍 | 3M |
16 | 空中非接触式技术在车载显示的应用介绍 | 东超科技 |
17 | Roundtable: Guests and topics are being planned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在车载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产业链的国产片进程;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产品降成增效的技术路径;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当下技术与良品率的挑战; |
主机厂OEM,一级供应商,材料或者设备专业供应商等完整的产业链专家 |
No. |
Topic |
Guests to be invited |
1 |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HUD技术趋势及市场分析 |
标普国际/佐思 |
2 |
车载抬头显示HUD团体准备工作进展及标准解读 |
团标技术专家 |
3 |
HUD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角色演化 |
OEM |
4 |
华阳ARHUD的软硬件与算法介绍 |
华阳 |
5 |
哈曼抬头显示器HUD创新应用案例介绍 |
哈曼 |
6 |
抬头显示器HUD镀膜技术的开发应用介绍 |
Converge into a vacuum |
7 |
高性能胶带在HUD的应用 |
德莎 |
8 |
AID&HUD空间融合应用 打造数字化未来出行智能座舱 |
棱镜全息 |
9 |
大面积小体积AR HUD创新解决方案 |
智云谷 |
10 |
COC材料在HUD产品架构中的应用介绍 |
拓烯科技 |
11 |
LCOS技术在AR-HUD上的突破及其落地应用 |
深圳市瀚思通汽车电子 |
12 |
DLP数字光学处理技术在抬头显示器HUD的应用介绍 |
TI |
13 |
高清车载微型显示器—LCOS助力AR-HUD大规模应用 |
豪威集团 |
14 |
HUD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全息光波导 |
珑璟光电 |
15 |
车载抬头显示HUD曲面反射镜技术解决方案 |
长信 |
16 |
车载抬头显示HUD软件算法介绍 |
虹软东软 |
17 |
对应SAE标准的HUD光学测试解决方案介绍 |
远方 |
18 |
渗透率快速提升,AR-HUD的机遇与挑战 |
睿维视 |
19 |
圆桌会议:(正在规划中) |
产业链重磅嘉宾 |
Registration method one:
Please add on WeChat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details.
Speaking or Sponsoring:
Vander: 15800874409 (same number on WeChat)
auto@aibang.com
Scan the QR code above to register online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车载显示论坛
The original article was posted on th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Smart Car Club."三星半导体:区域架构将在下一代汽车设计中取代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