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3D,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酷炫生动的3D电影,以及它为我们带来的欢乐亦或惊险之旅。
图(1). 晶状体成像和近视眼成因
除去单眼的晶状体调节功能之外,我们的双眼也能够捕捉真实存在的深度信息。在视觉信息方面,辐辏就是指双眼同时向反方向运动以获得或维持单一的双眼视觉的行为[3]。
当我们在看物体A时,我们其实是在通过双眼视线根据物体A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化运动后汇聚到我们视网膜上的一个点,来感知物体A的位置的。
当我们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眼睛会彼此转动远离,有效地将同一点固定在无限远,目光也就会随之发散直到平行,这便是一个人在远眺时深邃的、涣散的眼神,如图(2)(C);而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眼睛会朝着聚合的方向转动,这就叫做“辐辏”[3],夸张一点就会成为“斗鸡眼”,如图(2)(A)和(B)。
图(2). 辐辏的三种不同形态:从左到右依次为“斗鸡眼”、一般辐辏和平行视线
辐辏本质上是一种用于距离和深度感知的双目动眼神经提示,是一种由内在肌肉完成的收敛性眼球运动[4]。每只眼睛外侧肌肉使用转动眼球的力的强弱,为大脑提供了关于物体距离的线索[5]。
如果将手指放在眼睛前方20厘米处,眼球肌肉转动的力需要比手指在50厘米处时更加大,也给大脑信息提供了说明:20厘米的距离的确比50厘米近。
图(3). 双眼视差的动态展示
图(4). 3D电影原理
心理学线索
心理学线索能帮助我们感知深度视觉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大脑经受了长久的训练,对于一些在二维平面内呈现的场景会产生幻觉,以至于我们错认为这些场景是三维的。
“近大远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见图(1)):当我们在同一画框内画出一大一小两个物体时,直觉上我们的大脑会认为大的物体在近处,而小的物体在远处。
图 (1). 近大远小
在了解这些心理学线索的原理之后,计算机图形学便可利用这些线索,在2D的平面上渲染出3D的错觉。而以下的3个因素,就是最常被使用的经典线索。
遮挡(Interposition)
遮挡(interposition)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当我们将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放置在另一个物体上时,观察者会认为被遮挡的物体在远端,而遮挡物在近处。
如图(2)所示,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图形堆叠起来之后,虽然它们都处在同一平面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相等,但由于遮挡这一因素,我们会认为被挡住的那个物体离我们稍远一些。
图 (2). 遮挡
阴影 (Shading and shadowing)
每个物体都有2种不同的光照模式——光照区域和阴影区域,而阴影(shading and shadowing,也可以叫浓淡处理)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物体所处环境的空间光信息。
通过根据物体相对于光线的角度及其与光源的距离,来改变物体的明暗、从而达到写实(photorealistic)的效果,我们就能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成功地做出阴影处理。阴影处理时采用的算法,会改变三维模型中的表面颜色和明暗程度[1],从而提供空间线索。
例如,图(3)(A)中,模型没有绘制边线,我们就很难分辨出该模型在这张图中的每个表面;图(3)(A)和图(3)(B)是同一个模型,该模型的每个表面都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画出边线是可以让读者分辨模型的形状以及表面;图(3)(C)是进行过阴影处理的模型,这个模型看起来更加真实,我们能够很轻松地认出它的每一个面;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光源的方向,感受到模型摆放的方向。
图 (3). 经过与未经过阴影处理的模型对比
线性透视 (Linear perspective)
线性透视(linear perspective)会采用一些引导线来引导观察者的视觉看向“远端”,即引导线会汇聚到一个小的点上,这种汇聚也能够让观察者产生深度错觉。
线性透视最显著的特点是物体随着与观察者的距离的增加而显得更小[2]。一个很典型的场景是:当我们站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向下看时,我们会注意到,道路在延伸向远处的同时,不断变窄。图(4)的长廊所展示的就是一个真实的线性透视场景。
图 (4). 线性透视场景——笔直的长廊
在图(4)中,这条长廊引导我们的视觉看向了“远端”。并且,我们也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条长廊的两端会在无穷远处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线性透视中的灭点。当一幅图在画面上只包含一个灭点时,它就具备了单点透视的特性。
单点透视通常用于道路、铁路轨道、走廊或建筑物的图像。当我们在欣赏这类图像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图片中的画面在不断往远处延伸,是一种“向画面内延伸”的观感。该动态效果如图(5)所示。
图 (5). 单点透视
线性透视在绘画艺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譬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非常经典的、应用了单点透视的代表作品之一[3][4],如图(6)所示。
图 (6). 线性透视在《最后的晚餐》中的部分应用
如果画面中的立方体,垂直轮廓线与画面平行、另外两组水平主轮廓线与画面斜交,那么在画面上就形成了两个消失点,这幅图就具备了两点透视的特性;具体的两点透视模型见图(7)。
图 (7). 两点透视模型
两点透视通常用于展示某个建筑的一个角落的图像。当我们在欣赏这类图像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图像中建筑物的两个立面形成夹角,从而给我们带来一种立体感,这是一种“向画面外延伸”的观感。图(8)展示了常见的两点透视场景。
图 (8). 两点透视
结合遮挡、阴影和透视,我们就可以在平面显示中做出3D的效果,这也是HUD(车载抬头显示)在2D平面上实现3D感的方法,效果如图(9);但是缺少生理线索的3D显示在效果上往往也会打折,甚至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下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感。
图 (9). 遮挡、阴影和线性透视在平面中的效果展示
在数字显示运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对于3D产生原理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它运用在显示产品上,给我们带来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参考来源:
[1]Howard, Ian. (2012). "Perceiving in Dep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76414-3.
[2]https://www.nei.nih.gov/learn-about-eye-health/eye-conditions-and-diseases/refractive-errors
[3]Cassin, B. (1990). "Dictionary of Eye Terminology. Solomon S.Gainesville, Fl: Triad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78-0-937404-68-3.
[4]Okoshi, Takanori. (2012).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Elsevier". p. 387.
[5]Saladin. (2012).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he Unity of Form and Function, 6th Ed. McGraw-Hill".
[6]Qian, N. (1997). "Binocular Disparity and the Perception of Depth, Neuron". 18, 359–368.
[7]Squires, Scott. (2011). "Effects Corner: 2D to 3D Conversions".
#参考来源:
[1]Dueysdrawings.com. (2012). "Shading Tutorial, How to Shade in Drawing".
[2]Smarthistory at Khan Academy. (2013). "Linear Perspective: Brunelleschi's Experiment".
[3]Dominique Raynaud. (2016). "Studies on Binocular Vision".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p. 53–67.
[4]Dominique Raynaud. (2021). "Las fuentes ópticas de Leonardo". Perspectiva y visión, ed. UAH. pp. 61–62.
文章来源于睿维视 ReaVis


No. |
Topic |
Guests to be invited |
1 |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HUD技术趋势及市场分析 |
标普国际/佐思 |
2 |
车载抬头显示HUD团体准备工作进展及标准解读 |
团标技术专家 |
3 |
HUD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角色演化 |
OEM |
4 |
华阳ARHUD的软硬件与算法介绍 |
华阳 |
5 |
哈曼抬头显示器HUD创新应用案例介绍 |
哈曼 |
6 |
抬头显示器HUD镀膜技术的开发应用介绍 |
Converge into a vacuum |
7 |
高性能胶带在HUD的应用 |
德莎 |
8 |
AID&HUD空间融合应用 打造数字化未来出行智能座舱 |
棱镜全息 |
9 |
大画面小体积AR HUD创新解决方案 |
智云谷 |
10 |
COC材料在HUD产品架构中的应用介绍 |
拓烯科技 |
11 |
LCOS技术在AR-HUD上的突破及其落地应用 |
深圳市瀚思通汽车电子 |
12 |
DLP数字光学处理技术在抬头显示器HUD的应用介绍 |
TI |
13 |
高清车载微型显示器—LCOS助力AR-HUD大规模应用 |
豪威集团 |
14 |
HUD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全息光波导 |
珑璟光电 |
15 |
车载抬头显示HUD曲面反射镜技术解决方案 |
长信 |
16 |
车载抬头显示HUD软件算法介绍 |
虹软东软 |
17 |
对应SAE标准的HUD光学测试解决方案介绍 |
远方 |
18 |
渗透率快速提升,AR-HUD的机遇与挑战 |
睿维视 |
19 |
圆桌会议:(正在规划中) |
产业链重磅嘉宾 |
Registration method one:
Please add on WeChat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details.
Speaking or Sponsoring:
Vander: 15800874409 (same number on WeChat)
auto@aibang.com
Scan the QR code above to register online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车载抬头显示hud论坛

No. | Topic | Guests to be invited |
1 | 汽车新四化带来的车载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需求 | 一汽红旗 |
2 | 创新显示技术在汽车驾驶舱的发展应用案例 | 华阳 |
3 | 皮下显示及透明显示产品在车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启视洵睿(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4 | MicroLED在汽车新型显示的应用前景展望和当前状态 | 天马 |
5 | 裸眼3D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前景 | 全息信息科技 |
6 | Mini LED背光源技术在汽车显示屏上的应用 | 瀚达美 研发经理 曹俊威 |
7 | 车载Mini LED背光驱动芯片方案探讨 | Lumissil络明芯 |
8 | Plasma等离子工艺在MiniLED制程中的应用及难点 | 晟鼎精密 |
9 | 浅析车载显示屏光学贴合技术与材料发展趋势(暂定) | 派乐玛 |
10 | Mini/MicroLED产品的检测技术解决方案 | 远方 |
11 | Local Dimming产品在汽车智能表面和氛围灯产品的应用 | 艾迈斯欧司朗 |
12 | OLED产品在汽车车灯产品的应用案例介绍 | 翌光 |
13 | 车载显示盖板及光学贴合在创新显示产品的技术挑战 | 康宁 |
14 | 投影技术在创新显示技术的应用介绍 | 马红虎 |
15 | 高耐久性功能薄膜在车载显示产品中的应用介绍 | 3M |
16 | 空中非接触式技术在车载显示的应用介绍 | 东超科技 |
17 | Roundtable: Guests and topics are being planned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在车载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产业链的国产片进程;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产品降成增效的技术路径; 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品当下技术与良品率的挑战; |
主机厂OEM,一级供应商,材料或者设备专业供应商等完整的产业链专家 |
The original article was posted on th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Smart Car Club."一文看懂汽车AR HUD虚拟现实基础原理-3D深度视觉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