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已成为车企之间进行差异化竞争的焦点!
国内外在智能座舱技术发展上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主要关注的方向都是智能化技术集成、沉浸式体验、域与控制器集成等大体方向,但是国内外在相关技术上存在相应差异。
国内智能座舱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智能化水平。通过集成AI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先进技术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人机交互;同时采用超高清显示屏、AR-HUD等硬件升级提升视觉体验。而国外车企则更加注重高级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的融合以及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发展。
-
国内技术重点方向
AI大模型应用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国内车企和科技公司正积极探索将AI大模型集成到智能座舱中。这不仅可以提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交互能力,还能通过情感识别等功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车体验,国内一些主流主机厂和Tier1供应商已经开始布局端侧大模型上车,如北斗智联推出的基于联发科3nm芯片的MARS06座舱方案产品,可支持端侧运行1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
华为、百度等AI大模型厂商频推智能座舱产品!
多模态交互
除了传统的语音交互外,国内车企还开始引入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多模态交互方式。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交互体验,满足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需求。例如,蔚来EC7将驾驶员监控系统与香氛系统联动,当监测到驾驶员疲劳状态时自动释放提神醒脑的香氛;睿蓝7的多模智识Face-ID系统支持唇动识别、情绪识别等功能,能根据车主的“脸色”来选择合适的音乐。
-
国外技术重点方向
高级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融合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与智能座舱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驾驶安全性、舒适性与便捷性的核心动力。国外车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高性能处理器及精密算法,实现了对车辆周边环境、驾驶员状态及车内信息的全面实时监测与分析。特斯拉的智能座舱与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融合,不仅实现了对外部环境的精准感知与快速响应,还通过智能座舱内的高清大屏直观展示了车辆状态、导航详情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
特斯拉智能座舱与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融合
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
国外车企在智能座舱个性化服务方面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通过收集并分析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和服务,如音乐、导航等。
-
国内技术重点方向
超高清显示屏
国内车企纷纷采用超高清显示屏和曲面屏技术,提升视觉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部分高端车型还采用了超长屏设计,支持全场景、沉浸式、全3D界面显示。
AR-HUD与电子后视镜
为了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国内车企开始大力推广AR-HUD和电子后视镜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在恶劣天气或夜间等环境下保持清晰显示效果,为驾驶员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和路况信息。
-
国外技术重点方向
AR/VR技术
国外车企在智能座舱沉浸式体验方面更加注重AR/VR技术的应用。通过集成先进的AR/VR设备和技术,智能座舱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逼真的虚拟旅游、游戏等娱乐体验。
高级音频技术
除了视觉体验外,国外车企还致力于提升智能座舱的音频体验。他们采用先进的音频处理技术和音响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音效体验。
-
国内技术重点方向
舱泊一体、舱行泊一体方案
国内车企开始将泊车功能或行车功能集成到座舱域控制器中,实现功能的跨域融合和性能提升。这种方案能够降低硬件成本并提高系统协同效率,适用于不同配置的车型市场。
舱驾一体中央计算平台
为了提升系统性能和算力水平,国内车企正积极研发舱驾一体中央计算平台。实现One Box、One Board、One Chip(包含多SoC片间级联)的集成方案,将智驾域和智舱域功能融合到单个芯片或平台上。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算力水平,为高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诺博汽车首发搭载“舱驾一体”的智能座舱
-
国外技术重点方向
高度集成化设计
国外车企在座舱平台与域控制器集成方面更加注重高度集成化设计。他们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和算法实现多个功能模块的紧密集成和协同工作,提升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雅森新能源):一文详解国内外智能座舱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