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汽车投影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其在车载信息显示、智能交互与安全辅助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被发掘。以“汽车投影技术”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截至3月24日,共计检索到588条相关结果。按申请日期来看,全球各大企业,如常州星宇车灯、宁波舜宇等,早已在该领域展开积极布局。自2007年以来,汽车投影技术专利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5年间,申请总量更是创新高,充分反映出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
图源 google patents
https://patents.google.com/?q=(%E6%B1%BD%E8%BD%A6%E6%8A%95%E5%BD%B1%E6%8A%80%E6%9C%AF+automotive+projection)&num=100&oq=%E6%B1%BD%E8%BD%A6%E6%8A%95%E5%BD%B1%E6%8A%80%E6%9C%AF++automotive+++projection&sort=new&clustered=true
从以上检索结果数据我们发现,
1、时间趋势分析
起步阶段(2007年-2021年):汽车投影技术专利数量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年均申请量较低,技术尚处于探索期。
爆发阶段(2022年-2025年):专利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22年后年均申请量显著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2025年专利总量创历史新高,表明技术成熟度提高,企业加速布局。
截止目前:全球累计专利588条,头部企业已形成规模化技术储备,技术应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2、主要申请人分析
数据图显示,前1000条结果中(可能包含重复统计或扩展数据),中国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12.9%):凭借车载照明技术积累,重点布局投影技术在车灯显示、交互中的应用。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9%):聚焦光学模组与投影系统集成,覆盖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场景。
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4.7%):国际零部件巨头在华分支,技术方向偏向安全辅助系统的投影交互。
一汽解放、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等车企(合计占比约6.9%):探索投影技术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融合。
3、技术竞争格局
头部集中化:前5家企业合计占比超30%,常州星宇与宁波舜宇形成“双龙头”,技术壁垒初现。
中外差异化竞争:本土企业(如舜宇、星宇)侧重硬件创新(光学模组、低成本方案),外资企业(如马瑞利、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更关注高端交互与标准化专利布局。
跨界合作趋势:车企(如上汽大众、泛亚)与零部件供应商联合申请专利,推动技术落地。
4、技术发展趋势
应用场景扩展:
-
车载信息显示:AR-HUD成为主流方向,专利多涉及动态投影、多焦面显示技术。
-
智能交互:手势控制投影、车内环境自适应照明等交互方案占比提升。
-
安全辅助:通过路面投影警示标志、行人识别投影等提升驾驶安全。
技术融合加速:
-
投影技术与AI算法(如实时环境感知)、5G通信(低延迟数据传输)深度融合。
-
微型化、高亮度LED/DLP投影模组专利数量显著增加,推动硬件成本下降。
5、未来展望
商业化落地:2025年后,汽车投影技术将大规模应用于中高端车型,AR-HUD渗透率有望突破20%。
标准化与法规:光污染、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可能催生行业标准,推动技术规范化。
新兴市场机会:
-
后装市场:低成本投影方案或成为后装智能硬件新增长点。
-
元宇宙联动:车内投影与虚拟现实结合,拓展车载娱乐生态。
-
挑战:技术专利壁垒可能加剧行业垄断,中小企业需通过差异化创新(如柔性投影、全息技术)破局。
总结:
汽车投影技术正从“功能创新”迈向“生态构建”,头部企业通过专利布局抢占先机,未来技术竞争将围绕用户体验、成本控制与跨领域融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