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电车博士张抗抗

全民智驾,是2025年汽车行业绕不开的主旋律,每一家车企都必须给出自己的回应。4月7日,在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上,五菱正式构建“天·灵·神”技术体系,发布四大关键技术:神炼电池、灵犀动力、灵眸智驾、灵语座舱。

简单分个类,就是两项电动技术(神炼电池、灵犀动力)+ 两项智能技术(灵眸智驾、灵语座舱)。

image001.png

 

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灵眸智驾”。原因有二:

其一,五菱向来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为核心使命。智驾普及的时代呼声已起,全民智驾的落地,自然也少不了五菱的参与。实际上,早在2022年,五菱就与卓驭科技(彼时还叫“大疆车载”)联合推出Kiwi EV,采用低成本的立体双目视觉方案,在平价车型上实现了颇为惊艳的智驾功能,率先走出了一条“智驾下沉”的路线。

image003.png

其二,灵眸智驾的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独特性。比如“惯导双目/三目”,这类词汇对普通消费者或许还稍显陌生,但它们会逐渐出现在更多品牌的更多车型上,成为未来智驾普及的重要支点。想真正理解“全民智驾”的落地逻辑,就不能绕过五菱灵眸智驾的技术思路。

灵眸智驾水平如何?

五菱灵眸智驾目前分为四个版本:基础版、标准版、进阶版和旗舰版。这种分级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体系——天神之眼A/B/C,再加上一部分车型没有搭载相关方案,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四个等级。

image005.png

那么,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呢?如果能这么对照着理解,确实能省去不少研究成本,对消费者来说也更直观易懂:

  • 天神之眼A ≈ 灵眸智驾旗舰版???

 

  • 天神之眼B ≈ 灵眸智驾进阶版???

  • 天神之眼C ≈ 灵眸智驾标准版???

  • 未搭载天神之眼 ≈ 灵眸智驾基础版???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之所以提到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并不是为了拿灵眸智驾与之比较高下。而是因为,在2025年“全民智驾”的大势中,真正把这股风潮推向主流的,正是比亚迪。

“天神之眼”已经率先在大众心智中占据了位置,成为多数消费者理解智驾系统时的第一参考。在这种语境下,任何新的智驾体系发布,大家自然而然都会以“天神之眼”为坐标系进行对照,这其实也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规律——用熟悉的旧概念,降低理解新事物的门槛。

全民智驾,带来冲击力的是“全民”二字,那咱们比较一下入门级的天神之眼C和灵眸智驾标准版。

image007.png
  • 天神之眼C:12V(Vision Camera, 摄像头)+5R(Radar, 毫米波雷达)+12U(Ultrasonic Radar, 超声波雷达)的传感器方案和英伟达Orin N/地平线J6M的芯片,可实现高快NOA和城区记忆领航功能。

  • 灵眸智驾标准版:7V+1R+12U的传感器方案和96TOPS算力芯片,可实现高快NOA和城区记忆领航功能,以及最长2公里的跨层记忆泊车功能。

总体来看,两者的芯片算力相当,实现的功能也大体类似,主要差异集中在传感器方案上。从传感器数量上看,天神之眼C更胜一筹,这样一比,似乎要略强于灵眸智驾标准版。但如果真是如此,其实也合情合理——毕竟天神之眼C面向的是比亚迪旗下售价从几万元到20万元的广泛车型,承担着更大的覆盖任务,传感器适当“堆料”也属正常策略。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感知能力并不能简单以传感器数量多寡来评判,关键还要看整体系统的感知能力与融合效果。比如在前视方案上,天神之眼C采用的是“二郎神”三目摄像头配置,而灵眸智驾标准版则选用了“惯导双目”方案——虽然少了一个长焦摄像头,但通过引入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惯性导航单元)构建VINS(Visual-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在定位精度和抗干扰性方面可能有自己的优势。

谁强谁弱,并不能只靠硬件堆叠来判断。对普通用户来说,最终的感知效果与使用体验,才是更值得参考的“疗效指标”。

image009.jpg

接下来,咱们先来看一下旗舰级的天神之眼A和灵眸智驾旗舰版:

  • 天神之眼A:11V+5R+12U+3L(Lidar, 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方案和双英伟达Orin X芯片,可实现高快NOA和城区NOA。

  • 灵眸智驾旗舰版:10V+3R+1L+12U的传感器方案和500TOPS算力芯片,以生成式世界模式不仅可实现高快NOA和城区NOA,它还具备以下特点:

  • a.  安全冗余架构:通常,具备安全冗余的电子电气架构是为了支撑L3级自动驾驶的能力。不过在发布会上,五菱表达得相对克制,仅提到“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

  • b.  自主学习驾驶风格:也就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风格学习。目前行业普遍还是基于“平均司机”的模型,顶多提供保守、标准、激进等几个预设选项,距离真正的千人千面还有一定差距。

  • c.  语音融合控制:并非那种简单的“向左变道”命令,而是“请帮我从左侧超过前方黄车,不要太急”这种接近于人类语言的复杂指令。

两者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天神之眼A虽然已具备强大能力,但本质上是立刻可量产上车的“当下技术”;而灵眸智驾旗舰版则是面向不远将来、仍具一定探索性质的“未来技术”。当下 vs 未来,显然未来更胜一筹。

讨论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排出这样一个“智驾天梯榜”呢 —— 灵眸智驾旗舰版 > 天神之眼A > 天神之眼B ≈ 灵眸智驾进阶版 > 灵眸智驾标准版  ≈ 天神之眼C >  灵眸智驾基础版 > 未搭载天神之眼(秦PLUS DMi领先型- 仅配置定速巡航功能)。。

这个排位有没有问题?其实咱们聊到这一步,已经不用再纠结排位了。这个排位的意义,本来也不是为了“分个高下”,而是借助大家熟悉的天神之眼,帮助快速理解灵眸智驾的定位和能力。真要较真谁更强,也不是靠纸上谈兵能说清的。就像很多车企都具备了城区NOA能力,有的能用、有的爱用、有的摆设,实际体验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下面,我们再从传感器、算力两个角度来分别进行深度拆解。

独特的惯导双目传感器

与传统的多目摄像头前视方案相比,灵眸智驾最独特的一点是采用了“惯导双目视觉方案”,相对于普通双目方案增加了IMU惯性导航单元,成为了“眼耳一体传感器”!

image011.png

 

啥叫IMU惯性导航单元? 咱们打个比方吧,摄像头相当于人的眼睛,提供“视觉”;IMU相当于人体耳蜗内的前庭,负责提供感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运动觉”;车子本身会依据定位和运动信息来推断自身的位置,负责提供“本体觉”。

image013.png

人体耳蜗内的前庭

 

人类晕车的本质,就是视觉、运动觉、本体觉三者信息之间出现了冲突。反过来,当视觉、运动觉、本体觉协调一致在工作时,人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类似地,双目摄像头在增加了IMU惯性导航单元之后,感知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 时间同步:IMU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提供精准的时间戳,确保左右两个摄像头的数据能严格对齐。就像人类双眼只有在同步处理信息时,才有立体感和距离判断。但摄像头毕竟不是眼睛,它们各自独立,尤其在车速快、光照变化剧烈的时候,哪怕只有几十毫秒的时间差,也足以让深度计算出现偏差。这时候,IMU的存在,就像是给“视觉系统”加了个时钟,帮你把这一帧到底是“看到的”还是“猜出来的”搞得清清楚楚。

 

  • 动态姿态补偿:在车辆剧烈晃动、摄像头发生轻微抖动的时候,IMU会实时测量角速度和加速度,它的作用,就像帮“眼睛”稳住了头部的位置,参与整个系统的姿态校正。你可以想象,当你把身体侧弯90度,甚至倒着去看一个物体时,你并不会像《盗梦空间》那样觉得整世界翻转了。这是因为你的大脑通过运动觉和本体觉,悄悄完成了对身体姿态的补偿,从而依然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距离和方向。车辆上的IMU,就在做一件类似的事 —— 帮视觉系统把角度“扶正”了。

 

  • 辅助特征匹配:有时候,摄像头拍到的画面中,能用来判断距离和方向的关键点太少,或者看起来都差不多。这个时候,系统就很难单靠图像来判断“谁是谁”。但如果有 IMU 加进来,就不一样了。它能告诉系统:“我刚刚往左偏了一点,或者向前动了半米”,这就像拼图时有了参考方向,让系统能更快、更准确地对上画面。也就是说,IMU提供的,是一种“运动线索”,让特征匹配不再完全靠眼力。

 

  • 可扩展 VIO/SLAM:更进一步,摄像头和IMU还能组合成更强的能力,比如 VIO 或 SLAM。VIO 就是让车靠视觉和惯性,判断自己走了多远、朝哪个方向在动;SLAM 则更进一步,它能一边认路,一边画地图,还知道自己在图上的哪儿。就像人第一次走进一个房间,一边记下桌椅在哪,一边知道自己已经绕到了窗户边。这种“边走边认路”的本事,就是高阶智驾最关键的能力之一。

  • 抗干扰能力强:尤其在夜间、雨雾、隧道、强逆光等图像不稳定场景中,IMU给出的运动信息弥补图像信息的不足。

特斯拉FSD在其纯视觉方案中,同样会调动IMU信息进行感知补偿。不过它所使用的IMU并不集成在前视摄像头模组中而是作为系统级传感器统一调度使用,这对时间同步、系统协调和算法整合的要求都更高,集成难度也随之提升。

相比之下,灵眸智驾与卓驭科技联合开发的惯导立体双目视觉系统,则延续了无人机系统中的成熟技术路径——将双目摄像头与IMU高度集成于单一模组内,具备高可靠性、低成本和量产落地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当前主流智驾方案中兼顾性能与工程效率的感知解决方案之一。

围绕算力的版本划分

前面我们已经聊过灵眸智驾的标准版和旗舰版,分别对应不同的传感器和算力配置。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进阶版。

image015.png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灵眸智驾的四个版本在硬件配置和功能能力上做了一些归类整理,分享给大家参考。其中,进阶版的传感器方案有两个配置版本,可以说是承上启下:

image017.jpg

 

  • 进阶版7V版本:7V+1R+12U与标准版一致,差异仅仅是芯片由96TOPS升级为高通Snapdragon Ride™ SA8650P的200TOPS。

  • 进阶版10V版本:10V+3R+12U+1L与旗舰版类似,差异仅仅是比旗舰版的500TOPS算力弱了一些。

进阶版200TOPS算力更高,能够支持可解释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让系统信息传递损失更少,性能体验上限更高。同时在端到端模型内,保留感知、预测、决策模块中间的可解释输出,提供丰富的语义交互信息,方便用户去理解大模型的思考过程,使用过程更安心。

功能上,进阶版可实现高速NOA、“车位到车位”城区领航辅助、代客泊车和更强的安全功能,获得中汽中心|信息科技Top Intelligence“极智城市领航挑战”“代客泊车”“主动安全”权威认证。

image019.png

这似乎也在暗示一个核心规律:灵眸智驾的版本划分,主要是围绕芯片算力来区分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算力的差距,真的会带来这么大的差异吗?虽然官方定义中,灵眸智驾标准版仅支持城区记忆领航,但其实在2024年底,卓驭科技已经展示了这套方案在城区NOA的完整能力

image021.png

当然,这离不开卓驭科技通过模型优化、计算加速、系统调优来提升算力利用率。

image023.png

当时多家专业媒体前往试驾体验,结果纷纷表示震惊:只靠标准版的配置,居然也能跑出接近进阶版的效果!?如果真是这样,那进阶版高通8650P高算力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结合卓驭官网信息,以及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陈晓智的发言,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 高动态操作:如人车混流场景行人/VRU从某个遮挡物冲出来,俗称“鬼探头”,大算力响应就会更及时,更早地进行刹车响应;

  • 高精密操作:如需要近距离博弈的场景(如无保护左转/环岛场景的车辆、城中村场景的VRU),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为不可控,所以需要自车非常快的响应,并与之博弈。

  • 更多传感器:8650可支持更多传感器(10V/激目),感知能力更强。如10V前向感知范围较7V提升100%,侧向感知能力提升40%。

  • 更多大模型:8650在模型算法的升级空间更大。根据个人理解,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基础上,进阶版将来可能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千人千面驾驶风格、自然语言语音控制的功能,但标准版就比较难了!

有些同学想在本地跑 DeepSeek 这类大模型,就会考虑配一台 64G 内存的设备。其实,用 32G 内存也不是不能跑,只不过速度会慢一些(比如把一段任务拆成两段跑),精度也会有所下降(因为需要压缩模型参数)。只要你足够有耐心,确实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但有些场景,就不是“有耐心”就能解决的了。算得太慢,不仅影响体验,可能还会引发用户抱怨;也许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灵眸智驾标准版只承诺城市记忆领航,而非城区NOA。而AEB 这种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功能,算力跟不上,甚至可能直接削弱功能效果。

例如灵眸智驾标准版的AEB在7-130km/h速度区间支持常规障碍物生效,满足CNCAP2024标准;进阶版的AEB功能则可以在0-130km/h全速域生效,面对常规障碍物0-120km/h刹停、面对通用障碍物0-80km/h刹停、倒车场景0-15km/h生效。灵眸智驾进阶版获得中汽中心|信息科技Top Intelligence“极智城市领航挑战”权威认证。

image025.gif

宝骏享境 - 灵眸智驾进阶版面对通用障碍物绕行

总结

2025年,“全民智驾”已不再是一个愿景口号,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主旋律。无论是比亚迪以“天神之眼”率先占位用户心智,还是五菱通过“灵眸智驾”打通技术下沉路径,都在围绕一个共识展开:让智能驾驶从“可选项”变成“标配能力”。从灵眸智驾的四个版本中我们不难看出,五菱并不满足于用一个“够用”的方案打天下,而是通过分层分级的硬件组合与算法路线,构建起一套清晰的进阶路径。

基于灵眸智驾的深入分析,我们也帮忙消费者概括了它的若干特点:

  • 惯导双目:区别于传统多目摄像头方案,灵眸智驾采用了由卓驭科技深度参与开发的“惯导双目视觉系统”,集成IMU惯导单元,实现视觉与运动信息的融合感知,具备更强的鲁棒性和精度,为城市复杂路况提供稳定支撑。

  • 功能平权:无论是标准版、进阶版还是旗舰版,灵眸智驾在功能开放上始终贯彻“人人可用”的理念。像跨层记忆泊车、AEB等关键功能,并非高配专属,让智能驾驶真正从“高端配置”变为“全民体验”。最最基础的基础版,也具备AEB能力。即便是城区NOA这种被视为高阶智驾标志的功能,虽然标准版当前尚未承诺开放,但卓驭科技已在实车验证中展现了系统的潜力,未来具备进一步下放的可能。

 

  • 商乘两用:灵眸智驾不仅面向乘用车市场,也同步推出面向商用领域的安全智驾普及方案,真正做到“商乘共享、全民普及”。在有人驾驶场景下,支持包括AEB紧急制动、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在内的一整套安全辅助功能;而在无人物流场景中,则可应用于园区、矿山等封闭或半封闭环境,支持点到点调度、自主避障等任务,是面向未来物流自动化的重要解决方案。

无论是功能的下潜深度,还是商乘兼顾的覆盖广度,灵眸智驾都展现出对“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一初心的深度响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创新原点,这不仅是一套产品策略,更是一种产业布局的态度——要让“智能”,真正成为普通人买车时无需再三权衡的底层能力。

更多关于车载摄像头的行业资讯,请加入艾邦车载摄像头交流群,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德赛西威、华阳、维宁尔、大陆、博世、航盛、舜宇、欧菲、联创、信利、同致电子、联合光学、凤凰光学、水晶光电、sunex、艾迈斯、豪威科技、汉高、3M、日东、罗姆化学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有加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探讨。
瑞萨电子与豪威科技合作汽车摄像头系统集成
  欢迎加入艾邦摄像头通讯录,目前有3700人,包含各大车载摄像头厂商以及主机厂负责人,可以通过点击下方关键词查看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