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AI汽车制造业 公众号

2025年,汽车科技领域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哈曼探索日上,这些CES 2025的突破性技术将首次向中国主机厂商开放体验。对于车企而言,哈曼的Ready系列产品和品牌音响创新应用不仅是技术解决方案,更是 “效率革命”与“价值增量”的双重引擎。

当您踏入哈曼展厅时,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徐徐展开:虚拟助手“Luna”通过自然对话为乘客优化出行计划;挡风玻璃瞬间变为增强现实(AR)导航界面;座椅音响系统随驾驶者需求主动降噪……这些看似科幻的体验,正是哈曼通过最新一代Ready系列产品构建的“情境感知智能”座舱生态。作为三星电子旗下全资子公司,哈曼正在汽车级品质的基础上重塑消费级体验的交互逻辑,将冰冷的机械空间转化为“懂人心”的智能伙伴。这一战略背后,是汽车行业从“功能驱动”向“情感驱动”跨越的关键转折。

图片

感知智能革命:

从“交互工具”到“出行伙伴”

当全球车企竞逐大模型上车时,哈曼另辟蹊径,推出由Ready Engage 全新情感智能AI系统打造的虚拟助手“Luna”。这一创新直击行业痛点:现有车载语音助手多停留在指令执行层面,缺乏情感共鸣与持续学习能力。Luna的突破在于其“多模态交互生态”——通过融合语音识别、面部表情捕捉、生物传感器数据,它能实时感知乘客情绪状态,并联动全车硬件实现动态响应。

例如,当Ready Care驾乘人员监测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呼吸急促、视线游离时,Luna会主动建议调暗氛围灯、启动Seat Sonic座椅按摩,播放自然声景音效,并通过由三星NeoQLED技术赋能的Ready Display 或Ready Vision QVUE显示屏,让驾驶员沉浸在空灵山水间,实现情绪的舒缓。这种“感知-决策-行动”闭环,使汽车从被动工具进化为主动关怀的出行伙伴。更值得关注的是,哈曼为车企提供了完整的定制化框架:Luna的形象设计、交互逻辑均可深度适配不同品牌调性。这种灵活性,使其成为豪华品牌打造差异化体验的秘密武器。

图片

触手可及的移动IMAX影院

——哈曼科技重构车载视听体验

当5mm超窄边框遇上2000尼特的“日光屏”,哈曼与三星联手打造的Ready Display NQ7旗舰产品,用技术重新定义了座舱显示屏的视觉标准。哈曼 Ready Display 由三星 Neo QLED 技术赋能,提供业界首款应用了车规级无镉量子点技术且基于蓝色 Mini LED 的分区背光控制显示屏。这些创新凭借提升的亮度、智能算法和时尚设计将家庭影院级别的品质带入车内。双方共同开发HDR10+ 车规级显示技术将于2025年面世。新集成的功能,如嵌入显示屏的驾驶员监测系统 (DMS) 摄像头和支持软件控制的主动隐私功能,增强了安全性,同时全新触觉反馈技术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一致且可定制的用户体验。

如果说显示屏是视觉盛宴的入口,那么哈曼的品牌音响产品就是听觉革命的引爆点。当您坐上搭载哈曼卡顿音响的展车,听觉盛宴随即启动。该系统包含座椅专用扬声器、量产级发光扬声器和全新 Immersi-Fi 算法。氛围灯随音乐节奏变换,HARMAN Mood Wave 在播放音乐时通过灯光和座椅触觉营造多感官体验。这不是简单的硬件堆料,而是用技术将每位乘客的听觉神经与情感体验深度连接——2025年的车载娱乐,终于能让人忘记“这是在车里”。

图片

架构革命:Ready Upgrade叠加

中央计算单元(CCU)重构智能汽车DNA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电子电气架构的革新才是用户体验升级的根基。哈曼与HL Klemove联合开发的轻量级CCU(中央计算单元),堪称全系列产品的基石。该平台首次实现了座舱域与ADAS域的深度融合,将传统分散的ECU控制架构升级为“超级大脑+敏捷终端”模式。

技术亮点体现在三个维度: 

算力效率跃升:双方共同推出的轻量级中央计算单元(CCU)整合了哈曼Ready Upgrade座舱域控制器和HL Klemove的L2级软件堆栈和ADAS传感器套件,实现了智能座舱和ADAS解决方案的高度融合。CCU可同时处理AR导航渲染、驾驶员状态监测、自动泊车等任务,降低时延, 算力效率大大提升。

进化迭代能力:依托Ready Upgrade的模块化设计,车企每24个月就可进行一次硬件迭代,通过哈曼OTA每3-12个月进行软件升级,从而极大降低成本,并将车型换代周期压缩至最短6个月。

更新品质保障:Ready Upgrade 采用单一主线的软件开发模式来保证质量和一致性。这意味着所有更新、错误修复和新功能的开发和集成都基于同一个代码库,从而能一次性推送到整个车系中所有的Ready Upgrade主机。

图片

安全与互联:

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生存法则

在欧盟GSR 2024新规强制要求DMS和OMS(驾乘人员监测系统)的背景下,哈曼Ready Care系统展现了超越合规标准的创新能力。其突破性在于将神经科学原理融入AI算法:通过分析认知负荷、视觉负荷和呼吸频率,系统能精确量化驾驶员的“认知负荷指数”,并在分神风险出现前启动干预措施。更巧妙的是,系统不仅能通过警报声进行提示,还能通过Seat Sonic座椅振动频率渐变、空调微风唤醒等方式进行“无感警示”——这种“温和科技”哲学,正是高端用户体验的核心密码。

在通信层,Ready Connect T-Box的卫星通信模块解决了智能汽车的最后一块短板。当车辆驶入无5G信号的无人区时,系统可无缝切换至卫星网络,确保AR导航、流媒体服务不间断运行。今年,哈曼创新性地将卫星通信功能融合到T-Box中,这种“连接即服务”(CaaS)模式,可能重塑整个车联网的商业模式。

图片

生态战争:Ready Link Marketplace

开启汽车“第二生命周期”

特斯拉通过软件订阅创造50亿美元年收入的案例,揭示了汽车价值链条的巨变。哈曼Ready Link Marketplace的雄心不止于此——这个拥有150+车载应用的开发生态,正在构建“汽车应用商店2.0”。

哈曼 Ready Link Marketplace 作为统一的数字商务平台,引入了自适应智能技术以丰富车载体验,助力汽车制造商向消费者推送量身定制、以价值为导向的应用、服务和车载功能。

今年,全新的 Ready Link Marketplace让消费者可以购买或订阅诸如预测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这为汽车制造商开启了持续的收入流,并提升了车辆的长期价值。通过 Ready Link Marketplace 功能,汽车制造商能够为多个电子控制单元 (ECU) 上提供、部署所需功能。

Ready Link Marketplace开放的生态与订阅服务模式,为主机厂开辟“车辆全生命周期盈利”的新战场。车企既能通过车载应用分成获得持续性收入,又能依托用户行为数据反哺产品迭代,甚至联合第三方开发者打造品牌专属功能——例如为高端用户定制AR高尔夫教学、为家庭用户开发多屏协作益智游戏,从而在高度同质化的智能竞争中建立差异化护城河。

图片

结语:消费电子基因

改写汽车产业规则 

在2025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哈曼的布局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展示。通过将三星的显示屏优势、AI创造能力与汽车工程深度融合,它正在缔造一个“消费电子化”的汽车新时代:汽车不再是十年一换代的耐用消费品,而是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持续进化的硬件与软件,成为用户数字生活的“第三空间”。

上海车展期间的哈曼探索日,将成为主机厂商触摸未来竞争力的关键窗口——在这里,技术模块如何转化为用户黏性、架构革新如何降低边际成本、开放生态如何激活商业想象力,都将通过可体验、可定制的方案全景呈现。对于志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突围的车企而言,这或许是一条比“全栈自研”更敏捷、更可持续的进化路径。

来源:哈曼

近来,配备一体黑、大尺寸显示的相关车型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可,成为时下热门的业界话题。当然,曲面显示、3D玻璃、大屏多屏、OLED等热点也一直是各大厂商角逐的重点。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艾邦创建了车载显示交流群,目前已有一汽、上汽、吉利、长城、长安、哈曼、马瑞利、华阳、德赛西威、航盛电子、天马、京东方、TPK、长信科技、信利、莱宝、蓝思、伯恩、特宜、胜利精密、星星科技、TDK、瓦克、3M、桐力光电、康宁、肖特、旭硝子、东旭、niebling、住友、赛贝尔等显示与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加入,欢迎各位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从全新奔驰S级看车载显示带来的豪华感与科技感
资料下载
随着智能座舱场景的不断丰富,乘员在座舱内乘坐的时间日益增加,对乘坐感受、舒适体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旅途不再是短暂的将就,如何优化与提升座椅舒适性,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汽车智能座椅应运而生。 作为直接接触驾驶者和乘员的装置,座椅在用户体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区分汽车制造商水平的因素之一。如今的高端座椅融合了各类应用,以实现座椅调节或座椅移动、座椅舒适性(动态靠垫、腰靠、按摩、加热、降温和/或通风、就座辅助以及个性化调节记忆功能)、座椅安全功能、座椅乘员感知(内置多个传感器,可为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因承担了额外功能,所以现代座椅模块的复杂性已与车身控制模块相当,在供电、通信、感知、启动和控制以及静态电流等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为尽可能降低管理座椅控制模块的空间需要、功耗和静态电流,功能集成就成为了重要设计因素之一。 因此,智能汽车座椅内部包含众多马达驱动、控制单元,还需对面料选择和人体工学设计进行考虑,技术门槛堪比机器人。 为加强产业链交流,共促行业发展,了解最新产品动态,艾邦特为大家建立了汽车智能座椅产业链交流群,欢迎大家加群交流探讨。

作者 li, mei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