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可以制造没有方向盘的汽车了!
3月11日消息,据外媒路透社报道,近日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最终版的《无人驾驶汽车乘客保护规定》(Occupant Protection Safety Standards for Vehicles Without Driving Controls),明确了全自动驾驶汽车不再需要配备传统的方向盘、制动或油门踏板等手动控制装置来满足碰撞中的乘员安全保护标准。
▲路透社官网报道
这就意味着,车企可以合法合规地生产没有方向盘和控制踏板的无人驾驶车辆并投入商用,而不必受到老旧法规的阻碍——虽然此前可生产没有人工控制装置的车辆,但因为无法满足碰撞法规的要求而无法销售或进行大规模商用。
NHTSA官方在发布这一最终规定时,直接用了Historic step(历史性一步)的描述,可见其对推动高等级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车辆应用落地的重要性极高。
▲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官网公布新规
当下中美两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竞赛,在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究的同时,两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规定,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整体上来看,美国的政策发展速度很快,不仅率先允许自动驾驶上路测试、允许拿掉安全员等,现在又在车辆的碰撞安全、乘员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突破,相信我国政府在接下来也会快速跟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01. 明确无人车乘员保护标准 多次更新法规
美国交通部长Pete Buttigieg表示:“未来十年内,美国交通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机动车安全标准与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系统的发展同步。”
而此次发布的这项新规就是这个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这也为配备ADS(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建立了强有力的安全标准。
▲法规部分内容
NHTSA副局长Steven Cliff公开发言称,在配备ADS的车辆中,驾驶员从人变成了机器,但保证人类安全的需要仍然是一样的。并且根据新规,ADS汽车制造商仍然需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在这项新规颁布之前,美国的乘员保护标准是针对常见的、传统的车辆特征而编写的。但新规颁布后,乘员保护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这些法规帮助明确了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没有传统手动控制装置的ADS的车辆时需要做什么来达到乘员保护标准。
实际上,这也并不是美国当局第一次进行自动驾驶法规的更新了。
NHTSA一直在积极参与监测和监督这些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测试和部署。比如此前NHTSA就一直对特斯拉FSD测试进行密切监控,并多次就特斯拉的Autopilot运行与FSD测试提出监管要求,甚至是召回。
去年夏天,NHTSA发布了一项法规,要求配备ADS或某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提交碰撞和事故报告。这种报告将帮助NHTSA的调查人员迅速确定这些自动驾驶系统可能出现的缺陷。
此外,NHTSA于去年开始制定规则,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紧急制动制定了安全标准,这种驾驶辅助技术可以帮助避免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发生碰撞。
此外,NHTSA将首次考虑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如自动紧急刹车、盲点检测和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纳入政府的车辆安全评级标准。
这标志着之前的安全标准也许要进行调整,因为以前的安全标准仅通过碰撞测试评估车辆的乘员保护,但没有考虑到车辆在行驶时对道路上的行人的安全。
美国当局官员表示,“NHTSA的想法是将汽车安全评级进行更新,并且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会在安全评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2年前首提出 通用计划生产无方向盘车辆
外媒表示,当前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们在部署配备ADS的车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因为现行的机动车安全标准是基于人类来控制车辆这一前提的。
在新规颁布后,美国当局发言人表示,对于仅使用ADS操作的车辆来说,手动操作的驾驶控制在逻辑上是不必要的。
▲NHTSA官员在参加会议
据悉,这项新规则于2020年3月首次提出,历经两年最终通过。根据新规,原有的“车辆需配备有一个司机座位、一个方向盘或者只有一个前排外侧乘客座位”的这些规定都已经不再是必需。
上个月,通用汽车公司及其自动驾驶技术部门Cruise还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申请,要求允许生产没有方向盘或刹车踏板等人类控制装置的自动驾驶汽车。也许不久,通用的无方向盘自动驾驶车辆很快就会面世。
03. 结语:自动驾驶产业将会不断走向成熟
自动驾驶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事物,这一领域的法规目前并不完善,导致自动驾驶行业的某些标准并不统一。
此次美国首次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传统车辆进行区分并出台相应法规,这也从当局层面放出了一个信号——自动驾驶产业已经不断发展,在这个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自然也就需要更加完善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在今年的两会当中,我们也看到不少车企代表也提出了要完善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法律法规的提案,这更说明了完善自动驾驶立法已经是大势所趋。
随着自动驾驶产业不断走向成熟,一个全新的未来出行方式也将会更快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 |木米,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