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28日,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将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25日下午,大会策划组织“汽车双创论坛”,汇聚行业领袖、学术专家、投资机构及国内外前沿科技企业,共同探讨汽车产业新未来。FUTURUS未来黑科技联合创始人尉鸿轩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并围绕《汽车座舱生态,从增强现实开始》发表主题演讲。
尉鸿轩在分享中提到,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智能座舱是车企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必然途径。历经老式硬件按钮的传统座舱,到将车辆控制、娱乐、导航地图等功能汇集于中控大屏的电子化座舱,智能座舱现在已经逐步向触摸-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的方向演化,从而打造更加自然、流畅、情感化的座舱交互体验,提升人车交互效率。
但是,目前的人车交互依然存在很大的逻辑性问题。业界普遍认为,智能汽车将走出与智能手机相似的迭代路径,因此在车内中控大屏的内容及交互设计上,往往能窥见智能手机的影子。然而,手机端的交互逻辑是内容优先,根据手的位置来设计控件位置,驱动产品从可用性过渡到易用性。而智能座舱的交互逻辑却是安全优先的视觉交互设计,往往需要根据驾驶员视线的位置来进行布局。而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线始终需要保持在前方道路上,这也是当下用户普遍觉得车载中控屏幕鸡肋的原因之一。
在此大背景下,HUD抬头显示技术被更广泛地引入车内,并不断加速市场渗透。HUD基于自由曲面光学设计,把光线投射向挡风玻璃,并利用挡风玻璃反射至驾驶者,最终在距离驾驶者视线前方2米到4米处形成画面。除了各类仪表盘上的信息(速度、胎压、油耗、限速、警示等),还可以显示导航、辅助驾驶等原先在中控多媒体屏上的信息,让驾驶者在开车时几乎完全不用低头,极大地提升驾驶安全性,相比仪表和中控更加合理和科学。根据亿欧智库的测算,2025年HUD的搭载量将接近50%,HUD将逐渐成为中国汽车的标配。
随着HUD快速放量,亿欧智库预计HUD搭载率将实现高速增长,AR-HUD预计将在2024年成为增长主力,在2025年渗透率提升到18%。通过虚拟现实与实际场景结合,AR-HUD可以提供近场及远场的警告信息、车辆信息、周围物体信息、行人信息、导航信息和自动驾驶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无缝和智能化的驾乘体验。
光场AR-HUD是FUTURUS未来黑科技的独家专利产品,同样是通过挡风玻璃反射,但借助独家三维光场显示技术,可以在挡风玻璃外距离驾驶者数米远到无穷远的距离内产生三维的“全息”影像。结合增强现实引擎技术,不但可以实现虚拟数字影像和真实世界环境在三维空间的完美融合,在汽车高速行驶和颠簸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实时融合。
同时,通过场景化、人性化、个性化UI设计,光场AR-HUD可以把有限的、最重要的信息提供给驾驶者,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内容,弱化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的信息负荷和干扰,重新定义并设计数字化智能座舱产品的交互体验。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智能汽车将逐步迈入“人机共驾”阶段,人机交互频率会越来越高,驾驶员亟须与智能驾驶系统建立信任。通过AR-HUD,驾驶员可以更精确地掌握智能驾驶系统对车外环境的判断,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深化驾驶员对系统的信任,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向L4及以上发展。
当自动驾驶完全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和注意力,智能汽车将从单纯的载具属性转变为以出行为基础,覆盖工作、生活、社交、娱乐等全场景需求的全新移动生活空间,并以交互创新为开端,通过架构升级不断拓展应用生态边界,最终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可忽视的移动智能终端。
回顾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以苹果为首的手机制造商掀起了一场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革。目前的第二代互联网主要是基于2D的地图、2D的显示屏、2D的定位,提供2D的LBS服务。汽车和手机一样都是依赖基础设施和终端产品普及,但需要的基础设施比手机更多、更复杂。在未来,智能汽车将基于3D的高精度地图、3D的显示技术和3D实时的定位,提供基于增强现实的LBS地理位置信息服务。汽车智能座舱势必成为AR互联网或者叫做第三代互联网的核心入口,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是一个绝对不容错失的机遇。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承载更多功能,整车企业将通过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内容服务,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融合下,未来智能座舱内的人机交互界面或许只存在一块屏幕,仪表盘、中控屏、副驾屏幕将全部整合在一起,由一个域控制器和统一的操作系统驱动。结合AR技术和基于用户需求洞察的内容服务,AR-HUD有望成为下一代人车交互的新窗口,打造有生态、可持续的智能座舱生态新格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FUTURUS未来黑科技):汽车座舱智能化升级加速,AR-HUD开启座舱交互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