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思通 CTO 李城锦
L:大家好,我是李城锦,来自深圳市瀚思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主要做的是抬头显示器跟中控多媒体导航。我在公司主要负责的是抬头显示器的一个研发。
Z:李总您好,您可以谈一下 HUD 产品最终会替代汽车车载仪表的显示吗?
L: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从整个智能座舱,包括抬头显示器的一个发展,包括一些功能迭代这一块来回答。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可能性会替代仪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将液晶仪表的一个大部分的功能做到 HUD 上面去做显示,包括我们的导航的一个信息,还有我们 ADAS,它是建立一个人机环境交互的桥梁,那未来的仪表可能会越来越弱化,它可能有且仅有在我们挡风玻璃出现一些像交通事故或者是紧急状态下会显示一些警报类的一个东西。这个时候他是没有任何的一个可以说像我们现在这么重要的。
Z:李总,您是否可以谈一下目前瀚思通在 HUD 产品上的一些战略以及哪些重点的一个产品。
L:瀚思通在 HUD 这个产品的一个开发发展历程已经有七年左右的一个时间。那从早期的接触到我们的 TFT 再到DLP到 LCOS 它是遵循科学技术发展,包括我们的新技术迭代,一个发展历程来的。那未来它的一个发展可能我们重点会在 PGU(光学模组),另外就是我们的一个软件 AR creater 这一块,那 PGU 这一块的话它可能最终会发展到 4k 高清的一个分辨率,也就是说我们会把LCOS作为我们最终的一个方向,会在 4k 方向去做进一步的一个优化,给我们的产品提供更高清、更多的可显示的一个信息。
那 AR HUD的另外一个模块,那就是 AR creater,AR creater的话涉及到我们的一个人、机、车交互的一个各方面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最直观给到消费者、给到我们驾驶员的一个体验,那就是我们的体验感要做全方位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一个静态,现在替代仪表做一些基本的一个显示信息。那后续它可能跟车、机、环境它整个交互融合,包括我们各个颜色、调配、各个贴合度这一块,还有我们的整个场景的定义。那这块是我们会重点去发力的,主要总结为两点就是两个核心,一个PGU,一个软件核心。
Z:李总,咱们现在 HUD 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那您可以谈一下目前 HUD 的一个核心部件主要的成本是在哪个产品上。那我们瀚思通或者说整个产业未来有没有一些好的优化的空间?
L:优化的空间一定是有,这个问题毋庸置疑。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其实制约我们的成本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的上游产业的成熟度。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下游的配套的成熟起来。那我们现在属于中间阶层,那中间阶层如果说我们现在普遍地实现了我们的上车量,那我们由量多支撑我们所有成本分摊下来,它成品的单价一定是有得到大的一个减幅,也是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价格的,可能会调一些。
那上游的话就是随着我们的核心部件,就我们技术会越来越往高端去发展。那我们产品的在规划方面,这一块它(成本)可能不会减,因为性能会往上提升。那整个产品的它在性能的提升的过程,成本肯定会相应的会增加。那我们现阶段的一些成本主要是在一些光学部件,还有我们的核心的驱动。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AR creater 这块,它涉及到整个庞大的生态的搭建跟体系。然后这一块他可能就是说节约的空间不大,包括我们后续规划的整个FOV实物实际上做得更大,那其实你的产品尺寸会越来越大的,那相当于我需要花同样的价格去买一个更大的产品。其实这个我们都想不切实际,但是当然了,它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就是整个配套成熟起来之后,以量来换我们的一个架构空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
Z:您心中有没有最好的理想成本?然后一套模组大概会在怎么样一个空间?未来让我们更快的使 HUD 成为整个汽车的标配。
L:HUD 其实成为汽车的标配,我认为在成本上它不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大家对这个产品的认识度,包括对我们整个产品的一个规划,一些功能体验上。有现阶段它的一些设计的 idea可能还停留在我们一些想法,但实际上的实践起来其实有的差强人意。
有一些觉得说 FOV越大越好,但是有些人他不这么认为,就是我们跟各大主机厂交流完之后,有一些很理性,就是我只需要覆盖三个车道,我驾驶员他正常来开车的,他的视野有且仅有关注的这三个车道内是我非常关注的,其他的都是以眼睛的余光,很发散,集中不了,就是你在这上面做更多的信息,它其实是属于一种(多)余的。.
那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产品的一个设计的需求之后,它会往这方面去做规划,让它能实现更好的一个上车量。那从早期早期在 2013 年的时候,可能各大主机厂都认为在车辆装一个 W-HUD,那个时候可能只有 3 升左右,这个时候在 3 升左右的空间都给不出来。那我们想一下,发展到现在 7 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了,那这个时候我们的很多主机厂可能给到十几升的空间,这个时候你可想而知大家都在进步,大家都在对这个产品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这个我们很看好,就是主机厂在跟我们一起在成长,我们看到的这个是非常实质性的改变,所以空间跟成本其实下面可能不会说是大家太关注(的点),因为一个长跑的产品首先一定要在体验上做到极致,让消费者认可。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方设法去把它的成本给消费者让利,或者是给我们主机厂(让利),让我们给自己在整个行业上更有竞争力。一定是先从体验,然后再到价格。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