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相比于去年,国内4D毫米波雷达生产研发企业的数量可以说是暴增,本土企业已超过20家,相比于传统的毫米波雷达而言,4D毫米波雷达或将占据优势,研发4D毫米波雷达亦将是国内毫米波雷达弯道超车的机会。
为推动行业发展,攻克行业瓶颈,艾邦于11月14日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毫米波雷达产业链技术论坛。本次论坛共14个议题,主机厂、雷达厂商、配套企业、设备企业、研究机构、法规机构等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同大家深入探讨了4D毫米波雷达的发展趋势、行业瓶颈、市场现状、法规要求等,为业内人士提供了非常专业的行业资讯,与会人员收获颇丰,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信息的精准互通。
下面们就从嘉宾主题演讲、展台风采、现场互动及特写这三个方面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届会议精彩时刻。
一、嘉宾主题演讲
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朱西产教授 《智能汽车的产品形态及毫米波雷达的演进之路》
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本质需求,可以从现实世界中的位置移动需求,用户对所处空间的体验需求,为了实现上述需求而付出的综合成本需求三个方面来理解。
在本次论坛上,朱西产教授主要从技术革命对汽车产业的推动、汽车产业的属性、智能化对汽车的架构影响、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追求、L2+导航智能驾驶系统量产存在的“鸿沟”、L3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认证思路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朱西产教授介绍道,2022年全球汽车总销量为8105万辆,与2021年销量几乎持平,其中新能源车2022年的销量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53%。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2.6%,即将趋近“跨越”。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26%,实现“跨越”,进入爆发期。从毫米波雷达出货量来看,ADAS已经量产,毫米波雷达从年产100万只增长到了年产1亿只,处于快速增长期。
L2+导航智能驾驶系统量产存在的“鸿沟”:算力成本与用户体验不成正比,用户不愿为高算力成本买单。L2+导航智能驾驶技术介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之间,界限模糊不清:企业只愿意承担“辅助驾驶”的产品责任,但是用户却希望在日常使用中能够获得“自动驾驶”级别的体验。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自动驾驶系统的认证方法:“三支柱法”,包括数据闭环(道路+数据仿真)、场景库数据。场景库数据集打通“三支柱”,解决试验场测试“保真度”和AI渲染仿真测试“置信度”,提高边缘场景获取效率。
2. 楚航科技 前瞻研发首席科学家 黄微 《4D毫米波雷达技术引领下的中国智能驾驶感知发展新趋势》
4D毫米波雷达在原有距离、方位、速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目标的高度维数据解析,能够实现“3D+速度”四个维度的信息感知,可以有效地解析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
在本次论坛上楚航科技前瞻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微主要从4D毫米波雷达、第六代毫米波雷达方案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楚航科技前瞻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微指出,ADAS渗透率提升,拉动毫米波雷达搭载量增长,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跃进百亿规模;77GHz毫米波雷达成为主流,国产化替代已基本完成,车企进入能力关键性凸显。
楚航科技前瞻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微对中国智能驾驶感知发展新趋势做出以下总结:
1.国产化,有大量的国产车载传感器产品应用在了量产汽车上,不仅仅是传感器模组,也包含了上游的芯片与核心部件。同时核心的处理软件国产化的速度更快。
2.低成本化,市场对成本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受控的传感器产品更受青睐。完全靠卷参数上产品配置的浪潮逐渐消退。市场慢慢的开始观察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功能之间的平衡。19年至23年汽车制造全产业营收增长23%,利润增长0.6%。23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营收约53000亿,利润约2580亿。控制成本已经是一个主要问题。低成本解决方案肯定优先落地。
3.多传感器组合化,市场逐渐接受了单传感器的场景受限的结论,慢慢的开始配置组合传感器支持ADAS系统。
针对4D毫米波的量产应用现状,潜力与发展制约因素,楚航科技前瞻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微总结道:
国外主流厂商已经有明确的4D毫米波雷达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国内也开始陆续进入量产状态。目前看4D毫米波雷达解决了传统雷达的几个核心痛点,从性能或者置信率上的提升已经可以承担ADAS的主要任务,未来市场有可能变成前雷达就是4D毫米波雷达的装配格局,4D毫米波雷达将在前雷达位置上彻底替代传统毫米波雷达。
而目前4D毫米波雷达量产方面的制约因素大约在以下几方面:
2. 更合适的芯片体系
4. ADAS系统也需要适应4D毫米波雷达更强的性能与更好的置信率
3. 厦门相位点科技 CEO 郭浠晨 《Phasepoint数字调相4D毫米波雷达:数字抗干扰,低噪声,更清晰》
在本次论坛上,厦门相位点科技CEO郭浠晨主要从公司介绍、4D毫米波雷达等方面给大家详述了公司在这方面的布局。
郭总介绍道:Phasepoint PAF101远距宽角雷达是一款车规级77GHz毫米波雷达,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灵活的应用选择。该产品具备处理多达192个虚拟接收通道的出色能力,有效提升了雷达的角分辨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表现出色,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
不同于传统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技术,Phasepoint雷达使用数字调相连续波(PMCW)技术,确保系统在复杂、拥塞的场景中维持性能的稳定和可靠,同时有效缓解了FMCW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由能量扩散导致的“虚影”问题,也带来了更高的动态范围,使雷达能同时探测到距离相近的强弱目标。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PHASEPOINT毫米波雷达算法于内部集成了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和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其中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包括:专利去多径、去虚影算法,PMCW波形调制 + DSP算法;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包括毫秒级高性能目标聚类+跟踪算法,无需额外算力,雷达直接输出聚类目标。
4. 艾特讯 技术研究院院长 董鹏 《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及智能制造装备升级分析》
任何产品都离不开设备的支撑,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各主机厂争夺市场的手段之一,从成本上考虑就将压力给到了各零部件供应商,毫米波雷达这一汽车零部件也不例外,各企业在生产方面不得不考虑从工艺、设备等方面加以改进,因此设备升级也成为毫米波雷达升级迭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本次论坛上,艾特讯技术研究院院长董鹏主要从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技术特点、ITC解决方案及案例展示等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及智能制造装备升级的相关情况。
在自动驾驶部分,董鹏院长介绍道,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将是下半场,目前自动驾驶发展的瓶颈可通过增强车辆自身感知能力来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的ACC/LCC/APA/城市NOA等应用场景是必备的产品。
董鹏院长指出,4D毫米波雷达的测试系统相比于传统毫米波雷达也些许不同,如传统的3D毫米波雷达暗箱尺寸在2m左右,而4T4R天线的4D毫米波雷达暗箱尺寸可达8m以上。传统的3D雷达制造成本较低,4D毫米波雷达成本或需进一步压缩才能快速普及。
董鹏院长介绍道,毫米波雷达的组装和测试工艺流程主要包括FCT、涂导热胶、组装、铆接、激光焊接、气密性测试、激光打标、EOL测试等,其中EOL测试是最为关键的工序。基于雷达目标模拟器(RTS)的EOL测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测量远距离SNR、距离范围、速度范围模拟多个物体(多目标检测),从而实现距离/速度/角度分辨率等目标检测性能的测试。基于雷达角反射器的EOL测试优势在于成本低,但测试覆盖不全。
艾特讯推出的测试解决方案,针对 77/79 GHz 汽车电子雷达传感器执行带内 OTA 测量,用于测试孔径尺寸最大为 125 mm 的雷达模块,暗箱尺寸小巧,兼容紧缩场升级,其配备的高速、高精度两轴定位器具有超低反射率和非凡的屏蔽效能。
5. 国汽智能网联 主管 朱强 《面向量产车的4D毫米波雷达选型建议研究》
在4D毫米波雷达应用方面,不同4D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等均有差异,这些因素对4D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和探测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车载应用时需要全面的考虑和平衡。目前在行业应用过程中存在方法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安装不规范、适配时间长、测试不充分等问题。
在本次论坛上,朱强主管主要从汽车传感器分会、选型报告研究背景、4D毫米波雷达适配性分析、产品级关键功能性能及测试验证、整车级测试验证、量产车型搭载案例以及选型建议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朱强主管介绍道: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雷达的性能进行评估,一般会搭建毫米波雷达测试实验室,会应用到屏蔽暗室、雷达射频分析仪,三维转台等设备,部分实验室还会搭建毫米波雷达回波模拟设备、高低温箱等,可以自行开展4D毫米波成像雷达天线性能测试、射频性能测试、抗干扰测试、以及目标识别算法等测试。利用实验室相关设备开展测试,可快速验证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并极大地降低雷达实车测试与验证成本,广泛应用在雷达前期设计、检测和性能评估过程中。
4D毫米波雷达整车端测试验证的项目包括4D毫米波雷达的场地测试、4D毫米波雷达的公开道路测试。
从早两年各家企业竞相推出4D毫米波雷达产品,到少数企业领衔定点量产,再到今年开始进入规模落地验证阶段,4D毫米波雷达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上汽、理想、吉利、特斯拉、长安等多个品牌已经定点或量产搭载4D毫米波雷达。
6. 佐思汽研 高级分析师 刘一嵩 《2023-2026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现状及预测》
在本次论坛上,佐思汽研高级分析师刘一嵩从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驱动因素等方面给大家详细解读了目前的市场现状及预测情况。
刘一嵩高级分析师指出,车载毫米波雷达是ADAS系统主要传感器之一,频率范围30GHz-300GHz,波长1mm-10mm,测距范围最大可达300米以上,可对目标进行有无、测距、测速以及方位测量,4D毫米波雷达还可以实现测高,可在光照、降雨、扬尘、大雾等环境条件下探测物体,全天候工作。
刘一嵩高级分析师指出:整体来看,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安装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毫米波雷达安装量1646.6万个;预计将保持26.6%的平均增速,2026年毫米波雷达安装量将达到3961.8万个。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针对毫米波雷达市场,刘一嵩高级分析师总结了以下六大发展趋势
1. 自主品牌前向雷达安装量占比不断提升,主要集中在10-15万价位的车型
2. 自主品牌占据角雷达安装量主要份额
3. 1R为目前主流方案,3R、5R方案占比持续增加
4. 4D毫米波雷达已初步上量,2026年安装量达到558.6万个
5. 4D毫米波雷达目前以级联方案为主,单芯片集成方案预计5-8年内落地
6. 供应商以国际Tier1为主,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毫米波雷达市场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国产新能源车型得到大众的认可;国家政策扶持自动驾驶行业;L2及以上智驾方案渗透率持续增长;行泊一体方案已实现放量,通勤NOA成为新赛道。
7. 安霸中国 市场营销副总裁 郄建军 《中央域控雷达-开创4D成像雷达新时代》
针对4D成像毫米波雷达市场,不同厂商有着不同的技术路线。在通过增加天线数来提高分辨率的技术路线上,目前主要有“级联”、级联+虚拟孔径成像及集成芯片三种解决方案。采用级联加虚拟孔径成像技术的代表性厂商是傲酷,2021年10月,傲酷被安霸收购。
在本次论坛上安霸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郄建军主要从安霸的发展历程及全球布局、傲酷的4D虚拟成像毫米波雷达、安霸汽车的芯片应用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郄建军副总裁介绍道,传统毫米波雷达角分辨率低、传统雷达波形单一、重复,提升角分辨率需要更多天线,因此成本、尺寸及功率会成倍增加,而傲酷的虚拟AI软件可将任意雷达的分辨率提高至多100倍。傲酷的毫米波雷达波形为动态波形,自适应波形,通过软件即可提升毫米波雷达的角分辨率,使雷达性能大幅增长。
郄建军副总裁指出,安霸的CV3高性能AI域控芯片可覆盖L2+到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CV3 实际AI性能表现惊人,内嵌多颗神经矢量处理引擎,单个神经矢量处理引擎(NVP)实际算力相当或高于市场现有最大算力域控芯片。CV3系列中性能最强芯片典型功耗50W,低功耗版本只有4W。
CV3可兼容各种各样神经网络,高效支持自动驾驶未来发展方向BEV类算法。CV3搭配傲酷自适应AI雷达算法,可实现4D毫米波雷达原始数据集中式处理和前融合。
8. 浙江大学 史坤 博士 《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的目标检测与跟踪》
目前,车辆环境感知通常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融合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激光雷达成本高昂,且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受恶劣天气情况影响较大,且都无法提供目标速度信息,因此使用场景受限。而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可以在获得被探测目标丰富的语义信息的同时感知物体的距离和速度。与摄像头相比,毫米波雷达的检测性能受极端天气和光照的影响较小,可以全天候工作,且信息处理所需算力更低,距离和径向速度估计更精确。而摄像头在具有更高的角分辨率和检测精度的同时,可以提供目标轮廓、纹理和颜色分布等语义信息,从而帮助目标分类。
由于摄像头图像数据和毫米波雷达点云数据模态差异很大,因此,如何实现有效融合多模态信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本次论坛上,史坤博士主要从面向智能汽车的雷视融合感知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融合的优势、融合的研究难点、研究的不足及挑战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史坤博士介绍道,RGB摄像头的工作性能受恶劣天气与不良光照影响较大,而毫米波雷达的工作性能不受天气与光照条件的影响。由此可知RGB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存在相同固有缺陷,而RGB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具有优异的信息互补性。因此,雷视融合在感知维度、感知成本和感知综合性上具有巨大优势。
深度学习的发展和毫米波雷达数据集的发布催生了对特征级雷视融合的研究。雷视融合横跨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深度学习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庞大的数据集和多元化复杂方法。目前已量产的毫米波雷达成品大多配备嵌入式内置算法,用于解析目标物的距离、方位角和多普勒速度,最常见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数据为稀疏点云形式(或最终的距离、速度、RCS等信息)。
对于雷视融合技术研究的思路与挑战,史坤博士做了以下总结:
基于雷视融合的2D目标检测研究挑战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的低角度分辨率特性导致的数据稀疏性问题、视觉RGB图像与毫米波雷达点云之间的模态差异性问题、雷视融合网络架构与融合操作的特征提取自适应性问题。
基于雷视融合的3D目标检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包括:利用全速度估计下的运动补偿来提升多帧点云聚合精度、利用视锥体关联来提升模态对齐与雷达杂波滤除的效果、利用多模态融合来克服单目视觉感知中遮挡与测距问题。
9. 宁波四维尔 技术经理 胡光远 《4D毫米波雷达带来的透波外饰新趋势》
毫米波雷达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全天候有效,且在测距、测速准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成为ADAS以及自动驾驶实现的核心技术。出于探测距离准确性考量,大部分主机厂选择将前向毫米波雷达置于汽车前脸的中上部,利用前部测距传感器探测前方道路,通过ACC控制单元与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协同作用对车速进行调节,保持与前车距离,因此车标处是一个很好的位置选择,当前热门的ACC车标便是如此。
在本次论坛上,四维尔技术经理胡光远主要从产品定义及功能、ACC雷达罩的种类、车载ACC雷达罩的性能参数以及设计、4D毫米波雷达对雷达罩产生的趋势影响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胡光远经理介绍道:ACC雷达罩需要有优异的透波性能,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雷达电气参数的影响,满足汽车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的需求。如果把雷达比作汽车的 "眼睛”的话,雷达罩则是保护 "眼睛”的“眼镜”,只有“眼镜与“眼睛”相匹配,雷达才能正常工作,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没有高性能的天线罩,技术再先进的雷达也难以发挥作用。在汽车辅助及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雷达罩的电性能显得更为重要。
ACC雷达的最优布置位置——汽车前格栅的中心,也是汽车外观的视觉中心,此处需要精致的外观装饰来保证浑然一体的造型完整性。基于雷达FOV视场对称性的特点,安装于车身前部左右对称几何中心位置是ACC雷达的最优布置方案,上下高度尺寸最优布置显然是汽车前格栅中心位置。若ACC雷达布置于前牌照板下方,工作中将产生地面反射,会带来杂波于扰、易损、泥水等问题,更是无法满足4D毫米雷达安装条件。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随着车载雷达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雷达罩的尺寸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雷达波束的扭曲,外壳厚度的均匀性至关重要,雷达罩必须是均匀等壁厚零件。在公司生产实践中,双曲面多边雷达罩形状结构的四向滑块负角问题得到解决,其一体注塑成型成为可能。
4D毫米波雷达相比传统雷达在视场和分辨率上都有相应的增大,对于其雷达罩来讲,雷达罩的尺寸也将增大,更需要配合车身造型采用浑然一体的外观设计风格。
10. 纵目科技 苏煜 资深感知算法专家 《深度学习在毫米波雷达感知和融合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自动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和规则,随着数据不断累积,知识和规则的学习也就越来越完备,并超越基于人工规则的算法。因此,近些年来较多企业和研究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毫米波雷达的感知与融合。
在本次论坛上,纵目科技资深感知算法专家苏煜主要从公司介绍、传统雷达信号处理、深度学习雷达感知、雷达与摄像头深度融合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苏煜专家指出,传统雷达信号处理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于雷达点云非常稀疏、角度分辨率低且无高度信息、多普勒频谱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
而毫米波雷达下一代数量处理技术路线为原始数据+深度学习,该路线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雷达感知相比,该方案可以避免点云生成过程中大量信息丢失、可以保留多普勒频谱以更好地捕获目标的运动,并具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可检测静止/缓慢移动的车辆/VRU/碎片,可实现动态/语义信息的网格输出。
与视觉感知相比,该方案在黑暗、恶劣天气和眩光条件下的感知能力要好得多,且位置精度更高,位置误差减少了4倍。与激光雷达感知相比,该方案的价格低得多,对恶劣天气具有鲁棒性,且对移动目标更加敏感,工作性能上与32束激光雷达的性能较为相似。从传感器融合的角度来看,可缩小与相机/激光雷达的信息密度差距,促进早期(特征级)融合。
但这项技术在数据记录和真实标签、算法开发、系统设计等方面也是存在着如下列举的一些挑战的。
数据记录和真实标签:原始 ADC 数据比点云数据大得多;自动/半自动贴标需要同步激光雷达/相机数据;从头开始收集所有数据,视觉领域没有像 ImageNet 这样的通用数据集用于预训练。
算法开发:用深度学习取代传统的雷达处理(FFT、AngleFinding、CFAR 等)利用雷达专业知识调整神经网络架构时间融合、多个雷达传感器融合、多任务学习等。
系统设计:相机、激光雷达和雷达传感器的空间/时间校准;用于错误诊断的输入/中间/输出数据的可视化;嵌入式部署,非标准操作的实现,例如自我运动补偿,极坐标到笛卡尔变换。
11. 恒和信律师事务所 律师 刘旭龙 《自动驾驶领域法律探索技术与规范的平衡》
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也是智能时代最值得期待的科技成就之一。然而,除了需要大力突破技术难题,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伦理担忧和法律挑战也尤为突出,尤其是碰撞困境所引发的责任难题。宏观来看,我国还未建立专门的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法律体系,但也有少数地方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规范、合规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本次论坛上,刘旭龙律师主要从自动驾驶领域企业合规的意义、测试与准入法律规范、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法律分析、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法律规范、自动驾驶技术伦理问题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刘旭龙律师介绍道,自动驾驶领域企业合规的意义在于适应监督、支持开发以及商业竞争三个方面。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生命及财产等重大利益,企业面临高规格的监管。自动驾驶法律包含行为规范与技术要求,关系到型式认证和市场准入,须在合规框架下进行开发。自动驾驶行业属于新兴产业,技术与法律交织发展,以综合视角前瞻性布局,在竞争中领先半个身位。合规是监管、开发、市场价值的取舍与平衡;合规的终点是产品架构与商业模式。
在自动驾驶技术伦理问题部分,刘旭龙律师指出:伦理上不允许任何选择,所有人都应被公正对待。技术上不可避免选择,任何选择都有成本,固定策略会放大特定个体风险;没有绝对可靠的系统,应确保维持在预期性能水平范围内。
12. 是德科技 射频应用工程师 王创业 《4D毫米波雷达是否能够替代激光雷达》
在本次论坛上,是德科技射频应用工程师王创业主要从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需求、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技术分析、是德科技激光雷达和雷达测试解决方案等方面给大家详细分析4D毫米波雷达能否够替代激光雷达。
王工介绍道,下一代传感器从软硬件分类来看,在硬件层面,新一代传感器核心部件发展成熟、芯片算力需求高;在软件层面,基于AI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数据量大,且需要边缘计算能力,大多为三维信息,且为深度信息。
接着王工同大家介绍了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一些优缺点,多方位对比了各种传感器的性能等。针对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需求,王工介绍道,在短期内传感器市场的需求将主要由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驱动。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由于各个传感器的独特特性,在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中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将成为必然。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王工介绍道:在未来3年内,4D毫米波雷达和LiDAR完全相互替代将是具有挑战性的。未来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冗余及相互补充,以此确保自动驾驶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德赛西威 传感器算法学科经理 徐天 《德赛西威毫米波雷达的产业之路》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均有布局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这一赛道,部分头部厂商的毫米波雷达产品在测距和精度上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2月,德赛西威(002920.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77GHz毫米波雷达已在国内多款主流车型规模化量产。
在本次论坛上,德赛西威传感器算法学科经理徐天主要从公司的布局、公司的毫米波雷达产品、毫米波雷达的测试场景、生产能力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讲解。
徐天经理介绍道,公司有3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年产能超过200万台,公司可以提供先进、智能、安全舒适的智能驾驶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主要经过新技术导入、平台开发再到应用落地三个阶段。
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周期短:平台化项目到应用落地仅需要3~6个月。
流程好把控:从设计、开发、制造,全自主,产品稳定性高。
平台覆盖广:平台涉及主流3大芯片厂方案,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
产品标准化:标准化开发和生产流程,提质增效。满足ASPICE、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开发要求。
14. 中汽研 车辆环境感知项目经理 武丹丹 《车载雷达测试方案研究》
由于车载雷达的工作性能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为确保汽车防撞雷达工作稳定、正常、可靠,需要对毫米波雷达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在毫米波雷达的研发、调试、优化、生产、以及安装校准过程中,都需要对雷达性能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检测及诊断,以此实现对毫米波雷达的发射机性能、回波接收性能以及抗扰能力的测试。
在本次论坛上,武丹丹经理主要从车辆雷达测评技术研究背景、车辆雷达测试标准现状、车辆雷达性能测试方案、车辆环境感知前景展望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武经理介绍道,自动驾驶是汽车的发展趋势,感知与决策是自动驾驶的基础,感知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是融合算法的基础,算法是实现感知决策的路径。从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这一系列都需要测试的支持,如感知部件性能评价、决策算法可行性评价、同类传感器感知性能评价、整车感知性能评价、整车功能评价,这些测试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注公众号回复“20231114”获取可公开现场PPT下载地址
毫米波雷达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智能终端,其性能和功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表现息息相关,毫米波雷达从开发、量产到整车匹配都离不开测试这一环。
为促进行业的交流与发展,艾邦建有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交流群,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海拉、博世、维宁尔、大陆、安波福、法雷奥、电装、华为、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华域、宝理、丰田合成、Zanini、四维尔、麦格纳、敏实、伟巴斯特、SABIC、科思创、巴斯夫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长按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
二、展台风采
三、现场互动及特写
为促进行业的交流与发展,艾邦建有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交流群,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海拉、博世、维宁尔、大陆、安波福、法雷奥、电装、华为、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华域、宝理、丰田合成、Zanini、四维尔、麦格纳、敏实、伟巴斯特、SABIC、科思创、巴斯夫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长按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
编号
|
议题
|
拟邀请嘉宾
|
1
|
全球汽车照明解决方案及车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拟邀请 标普国际
|
2
|
自动驾驶时代车灯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分析
|
拟邀请 中汽研
|
3
|
智能汽车时代车灯人机交互设计
|
吉利汽车
|
4
|
车用LED在智能车灯可靠性的研究和展望
|
长安汽车
|
5
|
低碳经济下的汽车灯具可持续发展之路
|
神龙汽车
|
6
|
智能车灯电子化的发展技术路径
|
赛力斯汽车
|
7
|
DLP车灯在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
拜波赫
|
8
|
汽车新四化下的汽车照明发展
|
星宇车灯/金业车灯
|
9
|
可编程智能大灯解决方案介绍
|
彼欧车灯/海拉车灯
|
10
|
C-NCAP灯光评价标准对前照灯光学设计的影响
|
锦祥照明
|
11
|
MLA微投影技术在车灯的应用场景
|
星聚宇
|
12
|
车灯技术品质控制的缺陷分析和经验教训案例解释
|
SGS
|
13
|
光学非球面透镜技术实际应用案例
|
拟邀请 睿光达
|
14
|
镭雕/烫印/激光剥离技术在车灯制造上的发展和应用
|
拟邀请 得力高机械
|
15
|
基于国产芯片的灯光解决方案
|
拟邀请 英迪芯
|
16
|
基于国产低成本LED的灯光解决方案
|
拟邀请 永林电子
|
17
|
高耐冲击和特殊视觉材料在车灯产品的应用
|
拟邀请 材料供应商
|
18
|
车灯智能制造生产线解决方案
|
拟邀请 智造设备商
|
19
|
车灯高功率高散热产品解决方案
|
拟邀请 散热基板供应商
|
20
|
基于激光光源/LED光源的柔性光纤技术在车灯上的应用案例
|
拟邀请 光纤技术供应商
|
21
|
车规级MicroLED应用于高像素智能大灯的技术介绍
|
拟邀请 MicroLed供应商
|
收费标准
★费用包括会议门票、全套会议资料、午餐、茶歇,晚宴等,但不包括住宿;
★可通过艾邦预订会议酒店,团队协议价528元/间/晚(含双早),大床/标间可选。
Lily:13265790064(微信同号),ab019@aibang.com
Vander:15800874409(微信同号),auto@aibang.com
No. |
议题 |
拟邀请嘉宾 |
1 |
内饰氛围灯的光/饰结合的发展趋势 |
标普国际 |
2 |
内饰氛围灯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测试标准的探讨 |
中汽研 |
3 |
发光表面技术在深蓝汽车上的应用案例介绍 |
长安深蓝 |
4 |
汽车内饰真木、木纹加氛围灯的发展趋势 |
上汽 |
5 |
海拉氛围灯面光源新的解决方案 |
海拉车灯 |
6 |
汽车智能时代的内饰结合氛围灯的创新需求 |
安通林 |
7 |
安费诺氛围灯和车载系统无线通讯控制集成方案 |
安费诺 |
8 |
水晶产品结合车内氛围灯的应用案例 |
新崧仁 |
9 |
油墨在车用氛围灯产品的应用 |
宝龙油墨 |
10 |
内饰氛围灯的色彩一致性测量与校准 |
光色科技 |
11 |
智能灯光控制芯片解决方案介绍 |
泰矽微 |
12 |
星聚宇汽车内饰氛围灯解决方案 |
星聚宇 |
13 |
智能灯饰结合的表面处理解决方案 |
库尔兹 |
14 |
聚氨酯模内喷涂工艺实现水晶氛围灯应用 |
岐塑 |
15 |
SMART RGB在内饰产品的应用案例 |
欧司朗 |
★费用包括会议门票、全套会议资料、午餐、茶歇,晚宴等,但不包括住宿;
★可通过艾邦预订会议酒店,团队协议价528元/间/晚(含双早),大床/标间可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新技术资讯):热烈祝贺第三届毫米波雷达产业链技术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