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OLLOW-UP REPORT -
用想象,开天眼




2024年6月14日-16日,主题为“想象”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召开。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应邀出席,并在6月15日下午智能座舱专场中发表“用想象,开天眼”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张涛讲述到,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是多模态交互,其核心为眼神交互。针对座舱智能化、驾驶自动化和光学&显示技术的发展,泽景做了大量的技术研究,通过开放式和生态式的创新,不断突破,坚持不懈地推动着HUD乃至ARHUD的全面普及和替代仪表化。




本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汇聚了超过百位重量级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包括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博士、著名商业思想家吴伯凡、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尤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等。论坛设有造型设计、驱动路线、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营销趋势和未来投资6大主题专场和13大尖峰辩论,以及近50场精彩演讲。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2009年3月创办以来,已成为对中国汽车业在全球视野下进行认真审视和理性解读的重要平台。
论坛聚焦汽车产业的高质量竞争,鼓励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旨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内卷,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以下是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的演讲实录节选。

张涛:用想象,开天眼

大家好,我是江苏泽景的张涛,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行业的认知。今天我的题目是“用想象,开天眼”。想象不用讲了,刚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想象。开天眼怎么讲?天眼是佛教里面的用词,因为我们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还有佛眼,这是佛教里讲的五眼。天眼简单讲是超越物理限制,有我们的千里眼,包括我们能看到一些实体的属性,在佛法里面都叫天眼,所以我觉得这个词特别符合我们的行业特点和我们的产品特点。我们实际是用技术来帮人开天眼。

一.“多模态是趋势、
眼神交互是重点”


多模态是我们座舱交互的一个趋势,其中眼神交互是重点。在燃油车时代,诸如调整空调这样的简单操作,都需要驾驶员分心低头完成。在低头、抬头的1到2秒时间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今天我们是怎么样来做车里的交互?我会告诉座舱,Hi,理想同学,我觉得有点冷,或者我觉得有点热,它会自动帮你调节适宜的温度。所以过去十年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进展,我们已经成功地把我们的车内的体验提升一大步。
但是未来它的发展会不会停滞呢?
我的答案是不会。
促进产品发展永远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技术发展,第二个是客户体验和场景变化。技术层面上,AI技术、眼神交互、手势交互、语音交互都在推动智能座舱交互发展。其中占比83%的视觉交互是其核心。场景层面上,中国大踏步进入城镇化,用户场景发生了快速变化。在复杂的城市道路驾驶压力下的多屏、多层的交互方式成为了用户与车交互不直接、不高效的痛点。

而在视觉交互特别是输入这一块,我们认为HUD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这是我们对未来HUD发展趋势的预测,决定这些产品发展的技术,第一是驾驶的自动化、智能化,第二是座舱的智能化,第三是光学和显示技术的发展。在这两年,AI在座舱智能化方向发展得会更快一点,自动驾驶也在循序渐进,但是光学和显示技术的进步,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就像我们汽车上一样,虽然智能化做得已经很多了,但是底盘、底盘调教技术相对来说还是很传统的,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发展有它的特定规律,可能以后更多、更快进步在智能化方面,而真正在立体显示、3D和小型化方面还需要光学基础技术、材料和工艺的改进。

二.AR新动态

ARHUD是具备虚实融合显示特性的HUD,网上讲的是AR HUD更多是具备显示AR功能的这些硬件产品,但真正的ARHUD系统除了硬件之外,还要包括软件算法、信号系统以及HMI。目前我们的硬件系统发展已经基本上具备规模了,后边这几部分还亟待发展。

我们看一看车之外相关的视觉领域,在AR这个行业里发生了什么事儿?这是最新的一些消息。左边是Meta Horizon OS开源,Meta把它自己的操作系统打开,他认为我们下一代操作系统是替代IOS、OS和windows的操作系统,开源希望众多伙伴能够加入进来,这是我们的AR生态。第二个是Vision,它的推出对于AR行业是相当大的事,我们始终认为AR会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它谈到的空间计算基础,在Vision Pri里面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展示。大家注意想想,我们在这个Vision Pri平台里面所用的这种手势的交互,所用的视觉和眼神的交互,转过来想一想跟我们座舱里面刚才我们讲的多模态交互,其实它已经打了一个样。雷朋和Glass AI是第一款销量预计超过200万副的AR眼镜,以前在这个行业里面卖得最好的都是VR头盔、VR眼镜,雷朋是第一款AR眼镜开始卖的量比较大的。大家在Blibli上面找到相关视频可以去看一看,体会一下新的产品与原来的产品有什么不同。

如果想把AR真正地做好,除了两个大的技术:生成式AI,以及空间计算和多任务处理,之后,我们在哪些场景上要进行应用?这个需求大家可以看到,包括高清晰显示,环境感知、用户交互和自然输入还有隐私安全。

泽景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的技术研究。举个例子:高清晰显示里面有怎样显示3D效果,怎样把平面物体立体化显示,除了裸眼3D、光场还有全息。这些显示模式带来的眩晕问题、瞳距适应、动态畸变、背景融合等这些问题都是现有显示器所没有的,所以都必须要做一些研究。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虽然大家的期望很高,但是它的发展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因为它背后有大量的新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光靠泽景自己来研究,大家看到包括苹果在内也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所以必须要做开放式的创新,必须要做生态式的创新。我们和很多合作伙伴,包括同济大学马老师的团队,包括我们和一些客户、一些高校,都针对先进技术研发项目做了研究。另外我们还在尝试把生成式AI引入光学设计,和我们非常有想法的供应商伙伴一起来做先进光学制程的研究,因为只有材料和制程上的突破才可能真正解决在显示上面的硬件问题和卡脖子的问题。

三.聊聊HUD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们的技术趋势。举个例子,我们怎么样把平面的信息变成立体的信息?我们有多焦面光场的显示还有计算全息的技术,怎么样把它做到体积小?因为很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车前面的区域太小,东西塞不进去。怎么样做小体积化、降低定制化程度,包括类似光波导的技术都是非常好的未来的解决方向。但这些东西真正都依赖我们的材料和工艺的进步。

到最后落地,我们现在做什么。这两年这个市场上非常大的趋势是HUD配置普及和HUD替代仪表。举一个例子,关于HUD配置这件事,我们与两家市场上领先的企业都发生过类似的对话,我们建议一定要配HUD,他们说现在预算不够,可能就不配了。我们说现在20多万以上的电动车、新能源车,HUD已经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了,用户会认为它是必须要有的配置。当然,当时很遗憾,没能说服。结果到后来都发生了一个情况:因为他们都有良好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客户对这个车有很大的不满意:“为什么不给配HUD?哪怕这个HUD做选装给我,我可以自己花钱,但是不要不给我这种机会。”因为前装没有配HUD,上市后没办法后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后面两家整车厂在下一代的车型里将HUD做了标配。
从2021年开始,这种HUD标配替代仪表的趋势愈发明显,图中绿色部分是全系标配HUD,蓝色部分是全部用HUD替代仪表。如今,有23.5%的HUD配置,正在完成这样的使命,且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布局HUD替代仪表。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提高用户体验,塑造比较优势。

最后,我们根据多年对HUD市场的跟踪和对几乎全部中国国内客户的覆盖数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HUD市场的渗透率可以达到35%以上。另外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泽景和友商陆续获得国际大厂供应商资格。在未来几年,中国的HUD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点也跟我们当时在做HUD创业企业的初期非常契合,我们希望真正“用技术和创新让人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不光是我们能帮助我们国人能看到,我们还希望能帮助世界人民都能看到更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泽景 NEW VISION):泽景张涛:用想象,开天眼——蓝皮书追踪报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