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特斯拉发布大屏中控开始,触控屏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式走上快车道。国内外各大主机厂的纷纷跟进,发展到现在,车内屏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大屏触控、多屏互动,这个趋势带来的便是车内更多的高光表面,如此多的反光面,意味着环境光线对车内的干扰程度亦会愈发严重。
奔驰全新GLE 450MATIC的双联屏,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对此,主机厂基本上会选择对车内屏幕的保护盖板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来减少反射光。在这些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AG处理。AG的英文是Anti-Glare,即抗反射或防眩光。
不管什么表面处理工艺,都必定需要对应基材特性进行开发。所以我们先来简单了解目前的盖板材质趋势:
目前显示盖板的材质分为塑胶与玻璃。相对来说,玻璃的触感好、透光率高,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常规玻璃韧性较差,易碎的缺点使得其应用受限。但随着技术进步,高韧性玻璃或是辅以防爆膜便足以满足现有的车规需求。在特斯拉、奔驰等品牌的带动下,车载显示屏玻璃盖板越来越受到各主机厂的重视。
针对现有的车载玻璃盖板热点,我们来大致了解下玻璃的AG处理工艺。
玻璃AG处理的方法与分类
AG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加工,将原玻璃表面变为哑光的漫反射表面,从而减少外界光线对人眼的干扰。
玻璃未做AG处理与AG处理后的效果对比
目前主要的AG处理方法分三种:
-
喷涂, 通过喷涂/淋涂AG化学药水在玻璃表面形成哑光效果的膜层; -
贴膜,即在玻璃表面覆上一层AG处理后的薄膜以实现效果,比如说迪睿合的AG/AR/AF的三合一防爆膜便是业界热门的降本方案; -
蚀刻,将玻璃进行特殊的化学反应,使之变成需要的哑光表面。
前两种方法便属于物理加工,第三种便是化学处理。据专业AG处理厂商介绍,就最终的防眩光效果而言,蚀刻工艺效果最佳,是较为理想的AG处理方式,但处于成本与实现效果的最终考量,不同主机厂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下图为三种工艺的一个简单对比:
AG蚀刻工艺介绍
相信对大家来说,喷涂与贴膜工艺都比较好理解,而AG蚀刻则或许相对陌生。
AG蚀刻的关键在于氟化物药水将原玻璃表面蚀刻成哑光的漫反射表面(表面微观效果如左下图)
AG处理将玻璃表面变成哑光的漫反射表面
原理:将优质玻璃片的单面或双面经过特殊化学表面加工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表面相比较在同方向有“较低的反射率” ,光的反射率由8%降低到1%以下,创造出清晰透明的视觉效果,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AG处理原理图
显示设备对光线的反射、显示设备周围的环境光都会直接传递到用户的眼睛中,对用户造成很大的光干扰,甚至看不清楚显示器上的内容。
为了降低环境光干扰,降低显示器本身的光反射,使图象更清晰、色彩更艳丽、颜色更饱和。AG处理玻璃盖板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重视并采用。
AG玻璃优势
AG玻璃技术指标
据相关厂商介绍:AG玻璃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三项——光泽度、雾度与粗糙度。
-
汽车车载面板的光泽度要求一般是在110~135(光泽度(60°))。
-
雾度可以理解成对光的散射的能力,雾度越大,材料对光的散射能力越强,人眼就越看不清。
-
粗糙度,国家标准规定常用三个指标来评定(单位是um):轮廓单元平均宽度Rsm,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在实际生产中,AG玻璃通常使用Ra作为检测标准。
本文来源于东莞新科赵先生(18680369073)整理的AG玻璃报告,艾邦团队整理。
以上为报告的部分内容,未完,待续...
关于东莞新科
香港新科集团成立于 1980年,隶属于TDK集团。
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是香港新科集团在国内成立的第7家分公司。专注于TDK和SAE核心技术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将科研成果有效向市场转化,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需查看完整内容及更多AG处理相关信息,欢迎加入艾邦车载显示交流。如有其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近来,配备一体黑、大尺寸显示的相关车型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可,成为时下热门的业界话题。当然,曲面显示、3D玻璃、大屏多屏、OLED等热点也一直是各大厂商角逐的重点。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艾邦创建了车载显示交流群,目前已有一汽、上汽、吉利、长城、长安、哈曼、马瑞利、华阳、德赛西威、航盛电子、天马、京东方、TPK、长信科技、蓝思、伯恩、特宜、胜利精密、TDK、瓦克、3M、桐力光电、康宁、肖特、旭硝子、东旭、niebling、住友、赛贝尔等显示与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加入,欢迎各位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名方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能汽车俱乐部):车载显示玻璃盖板的防眩光(AG)表面处理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