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国内车企真正做到全栈自研的并不多,被吐槽最多的比亚迪并不是开创了在这方面的先河,国内最早布局零部件板块也是目前最全的车企是上汽集团,除了挡风玻璃和轮胎这两个零部件不做,其他均有涉足,上汽集团的业务范围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内外饰、座椅、门板、安全系统、座舱和车身电子、车载光学元器件、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底盘、热管理系统等等,子公司有熟悉的上汽零束、华域汽车、联合电子、延锋等都是中国零部件产业的佼佼者。

又比如长城汽车,也构建自己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熟悉的零部件子公司有专注内外饰的诺博、专注动力电池的蜂巢能源、生产底盘车身的精工汽车等等,还通过各种投资联合的方式涉足了氢能、智驾、出行等领域。

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至于比亚迪,在前作提过多次,就不再赘述。

车企在上游产业链进行全栈自研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成本控制:通过自主研发制造零部件,主机厂能够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这种模式让主机厂能够提供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


  • 技术创新:全面的自研能力使得主机厂能够在技术创新上保持领先。


  • 产品质量:自主研发和生产有助于主机厂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每一款车型都能满足公司的高标准,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 市场响应速度:全栈自研使得主机厂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无论是产品更新迭代还是新技术的应用,都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进行。

近几年一直以全栈自研作为宣传口号的零跑汽车,今年的强势表现,已经稳稳进入了新势力的第一梯队,10月份的销量达到了38,177台,同比增长109.7%,创造了月交付历史新高。此外,10月份的订单量也超过了42,000台,其中C10、C11和C16三款车型的订单全部过万。在过去的三个月内(8-10月),零跑汽车的销量均超过了3万台,1-10月累计销量超过了21万台,同比增速接近翻倍。

零跑汽车的高速发展和车型快速迭代,很难说不归功于全栈自研的能力。

座椅作为目前科技含量较高、有创新迭代需求且利润点可观的重要汽车零部件,也在今年正式进入零跑全栈自研的目标之一了,计划最终实现自产。

主机厂自研自产座椅不是啥新鲜事,早有车企这么做了,简单盘点下其他主机厂自研自产座椅的布局情况(事业部或全资控股子公司,非合资):

  • 比亚迪:从去年开始,弗迪科技或比亚迪十五事业部就开始投产座椅产品,即使比亚迪和佛吉亚有合资座椅公司(股权比:30:70)也不影响比亚迪的决心。


  • 长城汽车:诺博汽车是长城汽车独立出来的全资子公司,专门致力于汽车座椅、内饰、汽车电子、外饰、橡胶产品的一级供应商。


  • 上汽集团:延锋国际归属于华域汽车,汽车座椅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前段时间贾建旭喊话上汽旗下的零部件公司要做“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 吉利集团:家族式布局的浙江俱进集团,随着吉利大部分生产基地都有配套座椅厂,以及全资控股的宁波舒茨曼。


  • 广汽集团:全资控股的广州华智,座椅是其最主要的产品之一,高度配套广汽埃安、传祺2个自主品牌的座椅供应。


  • 奇瑞汽车:全资控股的座椅子公司——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据产业界反馈,据说配套了奇瑞60%的座椅业务。

零跑汽车自成立以来也不断开发多家的座椅供应商,甚至和佛吉亚投资建了金华零跑佛吉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我写过两篇文章介绍过,仍赶不上零跑供应链变化的速度,现在再更新一下最新的全系座椅供应链情况:

  • 早期合作的杭州联润、杭州全兴已全部出局
  • T03——浙江嘉丰
  • C01——2024款 前排:金华零跑佛吉亚,后排:浙江嘉丰
  • C10——李尔长安(杭州)独供
  • C11——2024款 A点:金华零跑佛吉亚,B点:浙江嘉丰
  • C16——前排:李尔长安(杭州),二三排:金华零跑佛吉亚
  • A01——浙江嘉丰
  • A12——浙江嘉丰
  • T05——26年3月量产,芜湖瑞泰
  • T11——26年3月量产,芜湖瑞泰
  • B10——即将上市,这款车型出乎我的预料,欢迎留言分享座椅供应情况

金华零跑佛吉亚、李尔长安(杭州)是战略性合作伙伴,主要用来调高零跑品牌调性的,未来合作项目不会太多。而引入嘉丰、瑞泰主要是为低价车型获取更好的报价和配套服务。

了解完整个大势,可以发现零跑汽车成立座椅事业部的行为,已经变得非常容易理解,自主可控、加强创新是其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据悉零跑于今年上半年在金华工厂正式成立了座椅事业部,计划明年3月份SOP,目标配套车型是C10、C16。

前几天“零跑采购”官方公众号刚刚发布的一个招标公告可以佐证:

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主机厂都这么卷了,很多优质供应商担心未来没生意可做,想要逆流而上。经过我这些年的深入观察,我发现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类厂商业务忙的做不过来,只想低调闷头赚钱,谁要是给宣传下还不乐意了,另一类厂商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平台、找关系想要拉点业务回来。这说明目前供应链不是存在完全饱和的情况,是有再分配优化变得更加合理的可能性。

想要成为不缺业务的厂商,我总结了下基本有2个特点:一是建立自身不可替代的成本/技术优势,二注重渠道建设和关系维护,这些才是真正保住业绩的护城河。

以上若有错误欢迎留言解惑,谢谢。本系列将以迭代的方式持续更新。

END

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Auto 座椅产业链观察):越来越卷,又一家主机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座椅

随着智能座舱场景的不断丰富,乘员在座舱内乘坐的时间日益增加,对乘坐感受、舒适体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旅途不再是短暂的将就,如何优化与提升座椅舒适性,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汽车智能座椅应运而生。 作为直接接触驾驶者和乘员的装置,座椅在用户体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区分汽车制造商水平的因素之一。如今的高端座椅融合了各类应用,以实现座椅调节或座椅移动、座椅舒适性(动态靠垫、腰靠、按摩、加热、降温和/或通风、就座辅助以及个性化调节记忆功能)、座椅安全功能、座椅乘员感知(内置多个传感器,可为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因承担了额外功能,所以现代座椅模块的复杂性已与车身控制模块相当,在供电、通信、感知、启动和控制以及静态电流等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为尽可能降低管理座椅控制模块的空间需要、功耗和静态电流,功能集成就成为了重要设计因素之一。 因此,智能汽车座椅内部包含众多马达驱动、控制单元,还需对面料选择和人体工学设计进行考虑,技术门槛堪比机器人。 为加强产业链交流,共促行业发展,了解最新产品动态,艾邦特为大家建立了汽车智能座椅产业链交流群,欢迎大家加群交流探讨。

作者 808, ab

zh_CNChinese